宋佳、蒋欣、佟大为、李佳航、张国立、吴玉芳等主演的《小舍得》这部剧,真的是过于真实了,把培训机构贩卖焦虑,教育内卷,学校放学早导致学生都去上课外班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出来。
尤其是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观众就感觉她每分每秒都在传递焦虑情绪。一个小小的培训机构的奥数培训班,搞得全家上蹿下跳,用尽了各种人脉,金钱关系。为此张国立饰演的姥爷还不得不弯腰向以前的下属道歉,真是看着令人心酸又窒息!
然后就有不少观众说《小舍得》这是在贩卖焦虑,导致自己看了都不敢结婚生娃了……我觉得特别逗的就是,电视剧是一种艺术创作,总会有比较夸张的戏剧成分,但是扒开来看里子,其实就是现实。
《小舍得》是不是在贩卖焦虑,看看央视怎么说!
央视网认为:所有的“内卷”里,教育内卷最残酷。于是就以热播剧《小舍得》为例,称其把这种残酷表现得真实而生动。
央视网还提到了佟大为饰演的夏君山因心生焦虑而过分责骂欢欢的桥段。这一段就是对教育内卷最为讽刺的剧情!
我也一直觉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会更加明白一些道理,比如南俪一家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只看成绩啊等等,但是残酷和现实的社会最终还是让他们给自己孩子报了班。
有些时候并不是逼迫孩子去学这个那个,如果是孩子自己怕跟不上别人主动要求的补课,那作为家长要不要给孩子报班呢?不报孩子将来会不会责怪你呢?这就是被教育内卷大形势所逼的现实!
至于欢欢爸爸开完家长怎会就从佛系转为焦虑,就是被剧场效应了呗。教育内卷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很累很拧巴,孩子的童年,本该是最幸福的时候,可是没人敢坐下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走上了这条路。
处于各个年龄层的孩子,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在补课,成绩不理想的提高,成绩好的还一个劲的补补补,这么想想,说好的减负减压,其实还背道而驰了。
为此,不禁感叹剧里讲述的教育现状令人唏嘘,这难道还不足以表现教育内卷的悲惨现实吗?为了进好学校挤破头,为了抢教育机构的名额悍然不顾,甚至为了评选班级干部都要个你死我活。
田雨岚式的鸡娃是真的让人不讨喜,但是她的所有动机,所有打着为孩子好而不断施压孩子的行为,既反映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导致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安感和自卑感,也反映了畸形的教育观:成绩决定未来。所以每个孩子从小都被“拔苗助长”,这样子才会“成功”。
所以,《小舍得》并非是在贩卖焦虑,而是从多个维度展现着高于生活的戏剧化的故事,却从来没有脱离真实,毫不夸张的说学校背景下的每一段台词我们甚至都经历过,回头再看,只有对教育的绝望,我们被迫向前走,而前方相迎的仍旧毫无变化。
知道什么是真的焦虑吗,现在的初升高,50%的孩子是没有高中上的,这才是焦虑和现实,这需要贩卖吗,不需要,只是电视剧把现实讲出来了,戳破了大部分人的幻想而已。
所以,如何重新定义“教育”“成功”,跳出对“成功”的盲目追逐,在这种时刻焦虑的背景下,真的很重要。
我从不否认在人生该努力时要咬紧牙关奋力拼搏,但我也从不赞同人生永远都要领跑,人的一生做的事情有主观意愿也总有被迫为之,而其中认清自己的天赋何其重要。
不焦虑,不慌乱,不强求,认清自己认清孩子,理智面对,承认自己的不足,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扬长避短,重点是我们要做怎样的父母,而不应该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
正如《小舍得》原著作者有一段话令人深思:“为什么今天的教育资源比过去好,比过去多,但今天的人比过去还着急……可能所有的人都应该放下,慢一点,我觉得是最有利的。
人人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人也要学会正视自己,大多数父母都很平凡,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子女身上。尽力陪伴,提供力所能及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孩子,还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