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总是和他们的成长速度一样快,2020山一公益课程也迎来了“最后一课”。
一本书打开一个新世界
早晨9:05是小朋友第一堂课下课的时间,铃声一响,几个小朋友就从教室跑到楼梯下的图书角,因为这里又多了200本童话书。与此同时,在隔壁的阶梯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捐赠仪式,不仅有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的桥桥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200本图书,还有300本《故宫日历(亲子版)》,希望小礼物可以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在图书捐赠仪式接近尾声时,我们找到了《山谷孩童》海报上“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创作者——翁姑阿呷和沙马伍叁莫。她们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了海报的山间,这是一种爱的融合,也是对过去一年记忆的回望和延续。
成长的美学
读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电影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在山一公益艺术课堂上,舒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安德森的镜头和剧本中总是弥漫着“大人像孩子,孩子像大人”的错位感,这是拍给儿童的动画,也是拍给还有童心的成年人的电影。
狐狸爸爸为守护家庭而压制狐狸的野性,在一番拖家带口的冒险后,内心在自由与责任之间达成平衡,这种“寻找自我”的勇气和坚持才是狐狸爸爸的了不起之处。而电影中的人物之所以可爱,也正是在于性格里那些笨拙的真诚和固执。
小朋友看得入神,跟着剧情的变化时而大笑,时而赞叹不已。映后舒老师跟小朋友们聊起了电影里各个角色的特征和打动人的情节,有的小朋友觉得狐狸爸爸非常伟大,为了家庭甘愿牺牲自己。有的小朋友认为狐狸不应该去“偷鸡”,偷盗是不好的行为。有的孩子会关注到其他更小的角色魅力。当问到小朋友心中了不起的人时,一个羞涩的男孩小声说道“乞丐,我也想当一个乞丐,因为他活的很简单,可以把地上的瓶子都捡干净。”这时立刻有小朋友站出来说:“在战乱时代我们觉得吃饱就是幸福,在当下的和平时代,应该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为国家做什么。”
舒老师跟小朋友说,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保持思考和交流会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的模样。童心是映照世界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幼稚的早熟,是如此的纯真可贵。
每个人都是一个星球
山一公益创始人杨婧在下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关于《电影·艺术·人》的课程。在与小朋友对话的过程中,杨老师说:“我希望把你们当成大朋友一样去对话,如果把你们当成小朋友,你们永远不会长大。”
“县里有一个电影院,但是从来没放过电影,电影本身需要在一个场域里面才叫电影。”电影是一秒二十四帧的魔法,是光和影的对话,也是讲故事的人和看故事的人产生对话的意义。
我们当下缺乏对文化本身的尊重,对于“有用”的事情大家更愿意去投入热情,但大多数人认为艺术是“无用”的。艺术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感知以及对于美的一种表达。它不是为了以任何方式来指导或影响行为。艺术是极其贫瘠的,而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感,就在于它的贫瘠。
对于这堂课的主题,杨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三句话:
“网络在做的事,就是把专注和沉思的能力撕成碎片。”
“人人都在表达,但声音差不多。”
“真正的教育,是一颗树撼动另一颗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杨老师问大家:“你们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要穿校服吗?穿上校服后大家就都是一样的吗?”融入是创造的开始,但融入之后我们应该在群体之中寻找个体的价值。我们的价值应该是创造,而不是消费或被消费。
在去年山一公益为小朋友放映的影片《小王子》中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个星球。”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一生中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真实地面对自己。杨老师告诉大家:“你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都是独立的存在。”
《电影·艺术·人》是杨老师今天和小朋友分享的主题,也是山一公益明年会继续做的事。在下课前,杨老师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一份作业,让他们回去后了解《生活万岁》这幅画的创作者和她的故事。这份作业明年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小朋友,我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