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VS清华教授:底层的焦虑执念、精英的随遇而安

文丨优宝

前阵子,自媒体的一篇《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文章引燃了社会对教育的热议,一时间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大行其道。

而这篇文章其实是出自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一次演讲——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

然而巧合的是,这些被追捧的育儿理念却与此前同样大火的张桂梅校长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这个被中宣部评“时代楷模”的63岁老人把自己嫁给贫困山区。

把贫困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以超过90%的升学率,将1800多名云贵山区的女孩,送出大山,送到高校,送抵这些孩子父辈们无法企及的平台和轨道。

知识渊博的北大教授与受人敬重的山区教师,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看过了也写过了许多的育儿文章,优宝总感觉那些形形色色的育儿理念就像明星的八卦绯闻、热点事件的案情进展,总是层层反转。

是用挫折教育来鼓励孩子勇于犯错?还是用名为命运的现实案例来警醒孩子慎重对待自己的人生,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是逼孩子读书、报各种兴趣班,欣然投身于当今时代的教育内卷?还是超然物外带孩子周游世界,视名利、考场如粪土?

是该从善如流,看着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模样,活得开心快乐就好?还是该鼓励孩子为他们自己的人生争取更多的可能?

这或许就是万事万物所拥有的两面性常态,站在不同的角度、阶层,正确的定义往往因人而异。

而对于每一个父母所拥有的不同人生际遇、生长环境,教育理念还存在着更多的层面。

清华副教授的淡泊

刘教授在演讲中谈到: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

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她还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家孩子以后就让他开个奶茶店就得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演讲中,刘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确定年代里,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成了这届父母都非常确定的事情。

当学历和技能,成了好工作和高薪酬的象征,所有家长都被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赶到了军事竞赛的跑道上,看谁成绩好,看谁会的多,谁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她想呼吁大家改变这种唯分数、唯名校、唯成功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与父母能够从这场教育内卷中挣脱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想法是好的,只是不具备普适性,就像很多人都在吐槽她:

“您是清华副教授,你的家人都是清北博士,女儿也就读于清华附小,这样“普通”的人生,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高攀不起的。”

这样的普通人,是因为有经济实力,即使开店不赚钱,她的女儿也不至于买不起房吃不起饭,因为父母辈甚至祖父辈也积攒了不少保障。

不同的处境,必然有不同的人生路径;不同的社会地位,必然有不同的人生目标。

虽然,刘教授也曾靠一路苦读从江西县城,来到首都北京,但她今天已经是公认的学术精英,所接触的圈子和人脉必然也是同样的层级。

快乐自由和崇尚个性的教育,是需要金钱和资源加持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或许她想要安抚的是大城中的精英教育,就像去菜市场买菜,无数的商家都在售卖同样的货物,大家使劲浑身解数包装、宣传,但总会有先扛不住压力降价的一家。

这将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慢慢的大家从如何读好书变成了拼命的报补习班,内卷之下教育失去了初衷,开启孩子的天赋便成为教育资源的堆砌。

降价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商品本身的品质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

每个孩子的尊严和梦想,都是难得可贵的。

但现实的残酷在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必须先用实力让别人看见你,你的个性和热爱,才有施展的空间和余地。

山区老校长的热血

2002年,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立下这样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8年间,就是这名瘦小孱弱的山区教师,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

张桂梅校长做出了伟大的创举,但她也是个狠心的人,作为女子高中的校长,她身边的孩子们,几乎没有童年。

她将大山里的孩子带到学校读书,大部分人都是家境贫苦,父母要不然就是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要不然就是家庭不完整,她们的童年只有干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农活。

而张桂梅的教育方式就是“填鸭教育”,她们没有兴趣爱好,只有一遍一遍地刷题,见的题目多了就能记住知识点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一届学生回忆,有一次物理测试全班最高分只有20分,老师和张校长气得大发脾气,最后按着学生们“往死里学”。

她是真的恨啊,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这里的孩子如此不公,她们只要有一次懈怠、一次偷懒,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是背负着一家几代人的希望。

她们必须考上大学,来到城市,才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和愚昧,才能穿越风雨和疼痛,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艰难的普通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的教学方式并不值得被推崇,但对那里的孩子而言却足够实用。

所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只能说不同阶层的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在哪里,决定了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

而越是优秀的父母,越可能对孩子的教育平和。

因为,就算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起点很高的普通人,因为有父母在兜底。

就像网红富二代王思聪,他的创业起始资金是5个亿,这是大多数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数字,但对他爹王健林而言,也只是比一个亿大了一些的“小目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社会普通人的选择

在真正的普通人眼里,成功人士就是工作稳定、衣食无忧,再上一层也不外乎财务自由。

诸如王健林、马云这样的商界大佬,范冰冰、成龙这样的明星大咖,与普通人都是不相干的存在,与之的联系也仅限于用淘宝购物、看他们拍的电影。

我们的孩子不可能都去当教授,不可能都去搞科研,不可能都去当公务员,不可能都去当医生,不可能都去当工程师。

我们最关心的也无外乎两点:健康、品德,无灾无病、好好做人已是最大的满足。

我们也同样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只是这份梦想不该成为教育孩子的动机,孩子的努力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为了改变父母的命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在《如何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中谈到:

最近和几个好友聊天,发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认识自己。

各自都是在后来人生的某一阶段突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没能在更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传统教育很少去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意志,

大家都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

父母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从每件小事开始自己做选择。

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才能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

选择自己所爱,做自己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普通人与孩子,或许反而没有太多的困扰。

向上,可以激励孩子让他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论成功与否外界也不会对他及他的家族品头论足,更不会为难以超越父母而活在阴影之下。

向下,可以教会孩子如何甘于平凡,柴米油盐酱醋茶本就是生活的常态,有多大的能力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同样可以怡然自得,总归也是饿不死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普通人的人生也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但好在就算犯了点小错,只要没有触及社会、道德底线,也不会让我们的人生产生太大波折。

而普通人同样也可以很优秀,社会上的人才同来不只存在与清华、北大、998、211,而私以为能担当基本的家庭、社会责任,正直善良,便已是优秀之人。

没有几个人真能赌得起人生,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决定自己的人生,决定想活成什么样的人。

不幸的人都是一样的,而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PS: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育儿、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优家教育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协助更多家庭与幼儿幸福、健康成长,近期又推出了【优家养蒙】小程序

【优家养蒙】是优家教育旗下互联网平台,致力于和妈妈们共同成长,协助她们从新手妈妈发展为专业级别的妈妈,一起把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带入更多的家庭,用爱和科学的方法助力家庭幸福力的成长。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