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考对于很多学子来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决定着未来要走的路以及面对怎样的社交群体。毕竟一所好的大学能够让人更加快速地成长,磨炼人的意志,为以后出走社会积累更多的知识。而当把时光往前倒推到1977年,当时的高考又有什么不同呢?1977年的高考是在腊月进行的,期间就出现了两名状元,文科和理科各一名,其中文科状元是77年的第一位女状元,她的语文成绩只差1分就满100,那么她现状如何呢?
女状元名叫刘学红,1976年那会儿她就进入农村插队,成了一名知青,在队伍里面每天辛苦的劳作,没有任何的抱怨,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可以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1977年,当时从广播里面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令所有的人震惊,而那个时候刘学红还在田里干活,一听这个消息她激动得想落泪。
之后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高考,刘学红等这一天等太久了,高考报名之后也没有落下自己手里的工作,白天就出去干活,晚上就回来复习生疏的知识,因为她心里知道,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高考才恢复,所以报考的人数很多,竞争异常的激烈,而且当时距离高考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但刘学红也要迎难而上。
那个时候语文的算分和现在的不同,当时的语文作文占比七十,总分是一百分,其他的也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据刘学红回忆,当时的作文题目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作为知青的她刚好有很多真实的感想,写下了她作为知青的点点滴滴,所以这篇文章她没费多大力气就写出来了,字数达到了两千字,高考完了之后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其实当时刘学红是不知道自己的语文只差一分就满分了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成绩单,所以不会知道自己的成绩。她当时只知道自己的文章被《人民日报》登在了报纸上,后来才知道,当时是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三篇优秀文章来刊登,其中有一篇就是刘学红写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8年刘学红正式成为了北京大学里面的一名学子,后来查阅档案才知道自己的语文成绩是99分,是当年的文科状元。毕业之后她就去了中国青年报工作,在那里她主要从事教育一类的新闻报道工作,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到达管理层,还创办了“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等周刊,2000年顺应时代的要求还参与创办了中青在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青年类网站。
结语
感恩高考成了刘学红后半辈子的标签,她非常感激国家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优质平台,让那些有才华的学子可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她还在2007年的时候把自己的那张陈旧的高考准考证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收藏,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证,讲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刘学红还谦虚的讲她也是一位“幸运儿”。如今距她高考已经43年了,刘学红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在芳华之际努力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居家安享晚年,回味曾经,她也从未感到后悔,因为她奋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