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我们的教育故事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发展

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甘肃省教育厅特推出专栏

“我们的教育故事”

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帧帧视频

讲述您

成长路上的喜悦收获

教书育人的坚守感悟

家庭教育的幸福瞬间

支持教育的情怀担当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留下来,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我是第一批听到教育改革春雷的高考学子。从1980年考上师范到现在,四十年里,除了上学的那4年光景,我投身山村教育已然36年有余。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偏远小山村。两山夹一谷,谷中靠西是土山,靠东是石山,谷底一多半是干河滩。人均水浇地不足6分,全赖村头一小泉眼名叫“西泉”的溪水轮流灌溉,一遇天旱,老天不下雨已是万般无奈,泉眼干涸更是让村民急红了眼。

春雷阵阵,风调雨顺。改革开放如春风催醒春雨,一夜之间滋润了中国大地,更滋润了山村人的心。人们欣喜的奔走相告,那种浑身攒着的劲头终于找到了发力点的壮景,充分证明了当时条件下农村改革的得乎民心、顺乎民意。

同样,这股强有力的春风,也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恢复高考制度,提高教学质量,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全社会都对教育有了空前的重视,使多少学子安于课堂,捧起久违的书本,如饥似渴般通宵达旦于晨读暮思。

靠知识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山村孩子内心共同的呐喊。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个祖祖辈辈都在山村里生活的农民后代,下决心要追回失去的大好时光,向前奔跑,驰骋更广阔的天地。

当时,一位年逾古稀的山村老先生恳言相劝,让我选报了师范类院校,有幸被录取后,也了结了我心中一个萦绕已久的纠结,是“远离”?还是“回来”!

师范毕业,我回到生我养我的乡村小学任教。一开始,学校条件是真差,在两村之间的田野上,只有孤零零的几间旧教室,墙皮脱落,房顶漏光,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用来接雨的瓶瓶罐罐叮叮咚咚,像是一首天然交响乐。看着孩子们满地拣拾柴棍儿、粪片儿让我生火做饭,看到他们的祈盼眼神,我更坚定了扎根山村教育的志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一干就是30多年,送出去的孩子越来越多,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他们在各行各业各显身手,为祖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比我要多的多。

几十年来,我亲历了村村寨寨小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变化,也亲手把不知多少张载满“希望”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山乡孩子们的手上。他们有的飞出了大山,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有的反哺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引“活水”,招“凤凰”,捐资助物,家乡的每一步迈进,都留下他们深深的足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自己的职称由初级到高级,待遇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更是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坚守乡村教育三十年”荣誉证,这份光荣激励着我脚踏实地,为乡村教育发展继续奋斗。

如今,学生上课有现代化的教学楼,住宿有温暖的公寓楼,吃饭有干净明亮的餐厅,活动有设施完备的教室;教师办公有电脑,授课有“白板”,教育信息技术将海量优质资源集中于“点指一按”,优师优课足不出户就可在线交流,党和国家对乡村教师生活上的照顾、能力上的提升有目共睹,乡村教师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适逢好时代,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回到农村,带更多村里娃走出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简介:

项培元,现任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教师。1982年7月毕业于张掖师范,同年8月在民乐县南丰乡秦庄小学任教,1986年担任秦庄小学校长。先后3次被评为市级、县级“优秀德育工作者”,扎根乡村教育30余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甘肃省教育厅

发布教育资讯,提供教育服务,展示教育形象。

54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项培元(现任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教师)

审核:刘小溪 郑芃生

编辑:马嘉莹

声明:此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和甘肃省教育厅共同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