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里风光的“学霸”,踏入社会却变平凡?老师说到根上了
不知为何,当今社会那么多人像吞了一颗柠檬一般,说话总是酸溜溜的:那些上学期间学习成绩那么好的学霸们,如今怎么混的都不怎么样呀? 这种类似的带有嘲讽意味的话语一般都出自于自身没啥本事,孩子成绩也很差的人口中,他们不思进取,也不好好教育孩子,还一边酸着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
曾有这么一个新闻:某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回乡下喂猪。乍一看,好多人吃惊的同时一边极力证实着自己的理论:成绩好的不一定混得好。可是没过几年,这位小伙子已经成了当地的“养猪大亨”,也是财源不断,如今已当上了大老板。他回家乡养猪或许是秉承着一个致富乡土的梦想,用聪明的头脑和努力学来的知识来把产业做强做大。不过也有一个例子,某985高校男生毕业后一直啃老,不找工作也不奋斗,最终成了一个“废人”。
而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位老师对此做了分析,向人们道出了实情:
一、想要出人头地,不仅要智商,更需要情商
尤其是走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后,想要闯出一番事业,不仅仅需要充足的知识,更需要较为灵活的社交能力。许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只要孩子成绩好,长大一定有出息,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可真的是这样吗? 许多家长将这种定向观念不断的从小就传送给孩子,让孩子认为:我的生活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这其实是害了他们。
经常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最终会变得很“无用”。因其爸妈只注重对孩子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培育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实在平常生活中,以及以后的社会生活里,交际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反应了一个人的情商,或者将来成功与否。若是从小接触的只有知识层面的,那么到了进入社会后,他们会因为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产生焦虑和恐惧感,渐渐的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融入“世俗”,躲避交往,最终沦为一介平凡人。以至于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啃老族”。
二、除了成绩好,还得多一些功利心
即有一点“野心”,有自己所向往达到的高度和梦想。有的不甘平庸的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小做到大,从一个小买卖做成一个大公司,当了CEO,他们的背后,不仅仅是有智商的“推波助澜”,更多的是他们那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功利心。一提到功利心,可能好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攀比心理,实际上人们口中的不好只是限于那种“功利心很强”的人,那么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了。
但是这里的功利心就是要有一点小小的野心,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与魄力,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为此尽力而为。比如学习中的那些学霸们,他们已经有了很高的智商,他们再去努力的考高分,并不是只是为了分数,而是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再次达到一个提升一个高度,为此他们更希望去挑战一些难题,来实现自己内心的目标。但是有些学霸本身可能就是学会平平淡淡,幸福享受的生活,这又与混得好不好无关了,只是每个人的思想追求不同罢了。
但是人们一定要纠正观点,有些学霸在工作后或许并没有“大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平庸,大学教授也是趋于一种平淡安稳的生活,但是他们也是真的有实力,不过除此之外,作为家长也一定从小不能忽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