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太扯了!
熟鸡蛋居然能返生,还能孵出小鸡?
近日,一篇收录在《写真地理》期刊的“熟蛋返生”的论文在网上疯传,作者是郑州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某。据了解,她还有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等本领。
熟鸡蛋返生论文中提到:
在实验中将10枚生鸡蛋煮熟,随后将10枚熟鸡蛋分别放入茶杯,再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鸡蛋还原成生鸡蛋,20分钟后鸡蛋返生成功,且将返生鸡蛋送回雏鸡孵化场,它能正常孵化出小鸡并能正常生长。
△熟鸡蛋返生论文
虽然每年都会发生些奇葩事,但是今年这事儿真的再次刷新了我们智商的底线!
鸡蛋煮熟就意味着分子结构改变,活性成分已经被杀灭,绝对不可能再“返生”,更不可能“孵化雏鸡”!
这完全是违背常识!
央视痛批:这件事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首先受伤害的就是学生。对孵化出这荒诞论文的种种乱象予以坚决打击。
紧接着,郭校长在镜头前道歉:
事情像是告一段落,但我们深挖才发现,“熟鸡蛋返生”产业链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为之买单的家长。
为“熟鸡蛋返生”买单的,是成千上万家长
为什么郭某要发表如此荒诞的论文?
这得从郭某的职业培训学校说起,据悉他们主要培训项目有:婚姻家庭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
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就是这样一所正常学校,实际上开了许多“不正常”的培训:四维空间、超感知潜能全脑、感知正确答案等。
针对的主要人群,是18岁以内的孩子。
▲春霖教育网站页面
还曾办过“第六感大赛专项教练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意念拧钢勺、意念离体钟摆、意念断火柴......
图片
原来,熟鸡蛋返生也好、熟绿豆返生也好,只是她培训班的广告而已!
而这项培训一般收费10万,对河南本地孩子至少收费6万。费用如此高昂,家长却还是蜂拥而至。
钱只有砸在孩子身上,才不会心疼。
家长鸡娃的焦虑愈演愈烈,当报补习班、督促学习对“提高分数”这事儿帮助不大,就希望能碰碰捷径。
虽然不是科学,但是总比没有好啊!而且这些人信誓旦旦的样子,万一说的是真的,孩子这辈子不就成功了嘛!不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嘛!
一方面,骗子们越来越有手段,把课程伪装得像模像样,“权威”论文、校长亲自出马......
另一方面,与其说家长们交的是“智商税”,还不如说是“焦虑税”。
焦虑的中国父母,从未停止花钱坑娃
量子力学,1分钟速读10万字
早在2019年,就出现过“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
孩子们在一个房间高速翻动书本,甚至不看书本,书的内容就会自动出现在脑海里,用1~5分钟,可以把10万字的书看完,并且完整复述。
掌握这种方法后,闭着眼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真的有这么神吗?
当采访到培训机构的老师时,他们说着说着原理,自己都笑了。
动不动就是好几万,家长还争先恐后的报名。
心疼家长,也心疼孩子,他们不仅要面对父母的催促,还要配合演出。
一位报了类似培训班的孩子,老师拿出一张字条,让他贴在耳朵上听。
他很快就“听”出来了,家长满意,老师也高兴。
但细看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能“听”正确,是因为有机会斜眼偷看!而老师对于这种作弊是鼓励的,还会给予奖励。
骗钱可以赔偿,但从小扭曲了孩子的是非观,教孩子靠撒谎收获掌声,让其堕入深渊这笔账怎么算?!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交钱就“保奖”
近日,北京田女士的儿子要小升初,为了让孩子的简历更优秀,了解到了“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并且发现只要交1.2万元或1.5万元就可以保省级比赛,也就是北京市级的一等奖!
田女士透露:
一些老师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谈到了“保奖”;
而且交钱就能保奖的机构并不只是这一家。
叶圣陶杯一直具有相当大的含金量,不少考生因在比赛中获奖,被大学自主招生录取。难道真相竟如此黑暗?
后来记者调查到,
他们报的叶圣陶杯名字为:“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
而真正叶圣陶杯的名字是:“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最后,山寨版的叶圣陶杯遭到起诉。
类似的事情不甚枚举。
泉州“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主办方“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竟是被国家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
同样的,前段时间非法社会组织打着“中国国学院大学”的名号被摘牌。
他们全国设立70家分支机构。花2.7万元就可以买一张“国学使者”证书,如果能出十几万,就会配齐所有伪造文件。
▲“中国国学院大学”摘牌 图源/新华社视频
一项不合法的比赛、证书,本身就值得商榷,它的含金量有多高可想而知。
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还不懂“是非黑白”的孩子,经过这样一轮“洗礼”后,会不会被大人世界的虚荣心、攀比心,甚至潜规则思想所侵袭。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说:“我们当前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
教育部早就说过,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与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挂钩。
我们觉得能给孩子买一份体面,实际上却是把孩子推入深渊和被一次又一次的掏空钱包。
为什么“父母”总是会上当?
我以为类似的事情只是网上有,但现实是,他就在我们身边。
邻居薇姐,夫妻两一个博士,一个海龟硕士,都是高知分子。但前段时间,花9000元给孩子买了一款喝了就能“马上提高记忆力”的饮料。
薇姐说:
“我就是心里急啊!孩子成绩怎么教都上不去,一背课文就磨洋工。那个推销员一开始和我说的时候我不信,但是他给出了好多案例,还有几个科学术语,说是什么诺贝尔得主,哈佛博士、专家的小孩都在喝的。我一咬牙就买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基础教育阶段竞争,鸡娃已经成为所有父母的头等大事,孩子压力大,父母的压力更大。
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拥有识别能力。凡事三思,用科学的角度衡量可信度,不要“迷信”,伪科学都是骗人的!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给自己打一针“稳定剂”,不要抱侥幸心理,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钱没了,孩子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世界上没有命运,也没有注定,只有科学的培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过度催熟,还不如一步一个脚印,让他成长的踏实、安稳。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捷径后面,都埋着孩子无可避免的深坑。
神童,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湖南省华容县出了个东方神童:魏永康。
△魏永康
在母亲的教育下:
魏永康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
13岁以602分的成绩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轰动全国;
17岁,他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魏
永康母亲
就在所有人都羡慕时,魏永康20岁被劝退回家。
理由: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十几年来,母亲包揽了所有家务,洗脸、洗澡、挤牙膏、甚至读到高中还亲自喂饭。
是天才?还是巨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曾说过:神童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因为随着他们的成长,可能在学业等方面出现越来越缺乏应对能力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
被劝退后,魏永康人生“坍塌”了,母亲也经常情绪崩溃。母子两关系一度陷入僵局,魏永康甚至离家出走......
一次次的相互伤害后,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他洗衣做饭,教他照顾瘫痪的父亲;教他如何待客、与人交流......
在母亲的引导下,魏永康慢慢走出封闭的小世界,融入现实生活。
17年过去,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员,结婚生子。
△魏永康一家
原来,儿子需要的,从来不是神童的光环和我们以为的庄康大道,他需要的只是平凡人的三餐四季,人情冷暖。
再讲一位神童:陶哲轩。
IQ高达230,远超爱因斯坦、霍金。
当他2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了他的数学天分,但并未声张,按部就班的安排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
△
陶哲轩
陶哲轩就这样在自己的节奏下成为天才:
10~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别获铜牌、银牌、金牌;
14岁时进入澳洲的福林德斯大学就读,取得硕士学位;
17岁,他来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
21岁获得博士学位。
2006年,他获得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和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讲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真正培育天才的方式,是平凡。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愿意为了他倾尽所有换一个美满未来。
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人选择快乐教育,有人选择应试教育,有人选择超强教育,但我们在着急的同时必须承认,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大张旗鼓的报班,不择手段的鸡娃,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我们不如静下来,给自己放个假,也给孩子放个假,让他按照原有的人生轨迹继续前行。
毕竟,比起成为天才,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