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教材对我们的宣传大都是负面,而我们却在歌颂西方!
这段话出自著名教育家王文湛老先生之口,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王老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素材内容的选择时,老先生情绪激动地说道:西方的教材对我们的宣传大都是负面,而我们却在歌颂西方。
王文湛是何许人也?
王文湛,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若干认识问题》、《积极进取,实事求是,推进两基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老先生一辈子都在与教育打交道,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教育之上。在教育部任职期间,老先生更是常常深入基层,对基层教育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感触。他发表过的很多观点都很接地气,总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正是这些经历和情感交织,才会让这个充满教育情怀的老人对当前语文教材的选材方向感到痛心疾首,甚至还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语文教材越改越烂,有些内容崇洋媚外!
老先生的话其实不无道理,这从语文教材的编排与选材中就能看出一二!
近年来,语文教材确实经历过多轮修改。说是与时俱进也好,说是推陈出新也罢。
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随着语文教材的修改,越来越多地本土英雄人物故事和国内著名作家的文章从教材中消失,反倒是留下了不少国外的人物故事。
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被删除了。回忆以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先生为了提醒自己不迟到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那时候,班里还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同学之间暗暗比较,谁来得早,谁学习比较认真。
以前的教材里,还有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那就是《背影》,这篇文章后来也从语文教材中被剔除了,据说是因为文中提到的细节表明鲁迅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不适合青少年阅读。
除了鲁迅的文章,现在的语文教材还删除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比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
《刘胡兰》
《狼牙山五壮士》
《我的战友邱少云》
以前教材里的这些感人的英雄故事无一例外都在语文书上找不到了。这其中最令人遗憾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要知道,文章描写的那种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形象,不仅令人动容,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说,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就在新时代开启的时候,也就是200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踢出了语文课本。
而语文教材移除《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是王老教授最不能接受的事,他曾愤然地说道:教材越改越烂,爱国英雄被遗忘!
再看现在的教材,虽然删减了专家们认为“煽情和滥情”、“渲染战争”、观点“陈旧过时”的我国本土英雄人物故事。却又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量,留下了众多外国的人物故事,比如《爱迪生救母亲》。
尽管,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西方人物的某些事迹的教育意义,但也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将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事迹,悄无声息地从教材中抹去。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绝不仅仅只是青少年学习文学化知识、提升文学素养的单一载体,其实它更大的作用在于为我们的孩子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批评现在很多年轻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若要深究起来的话,这种风气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那些舍生取义、甘愿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被“遗忘”又有没有关系呢?
如今,我们提倡要增强文化自信,这个自信从哪里来?
那些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不正是我们的文化组成部分吗?如果就连给孩子们的语文教材都要讴歌国外那此未经考证的人物鸡汤故事,而摒弃我们本土的传奇英雄,那还如何谈文化自信?
我们的孩子如果长期受这些外来文化的侵蚀,那他们将来还能有文化自信吗?
国外的传奇伟人的事迹确实很有教育意义,也值得我们的后代去学习。但如果是硬要在国内、国外做单选题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我们本土的民族英雄,因为这些才是我们的根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常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