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蕊云课堂2021年第30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北京市妇联自2020年开始,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每年推出一个家庭教育主题,系统化传播家庭教育理念。2020年,以“陪伴,我们在一起”为主题,倡导家长和孩子高质量陪伴、共同成长。2021年,以“感恩”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家庭成员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一提到阅读,父母就会着急问:“能不能给一个推荐书单?”似乎一个书单到手,阅读的大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不然,从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书单也需要按照宝宝的发展水平来看,而且怎么读,比读什么更重要。
一起来看看,相信父母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01
要不要推荐书单?
年龄并不代表孩子的发展水平
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可以给予孩子相应的帮助。
但事实上,年龄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虽然儿童的语言发展有时间轴,但由于性格、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在时间轴上,每个孩子的表现顺序一致,速度不同。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4岁的孩子应该读什么级别的书,5岁的孩子应该读什么级别的书。
阅读就是大量的语言输入,多多益善
阅读的主要作用就是给宝宝更丰富的语言环境。
在阅读中,很多语言输入,比如书中更丰富的句式结构,孩子无法从与父母的日常口语交流中获得。
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说,阅读多多益善,没有年龄之分。因此只要是优秀绘本都适合给孩子读。
绘本里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从不同层面引导
绘本不仅有图有文字,而且一本书里,可能涉及图形,文字,天气,数字等各种知识。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知识可能在认知上是具有挑战的,只有逐渐积累才能最终走向理解。
因此每一本绘本都是多用的,小宝宝可以看图画,认知人物、颜色,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理解人物、情绪、故事情节。
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之前,父母需要通过观察,根据语言水平,侧重按照孩子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引导。
父母更需要了解阅读频次
至于到底每天读多少,这个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父母的时间和精力来定。
由于大量的阅读才能成为语言输入,亲子阅读就像每天的精神营养,父母需要了解的是亲子阅读的阅读频率。
其实平均下来,差不多一天不到一本的阅读量。
02
有没有阅读评估?
口语表达能力没有衡量标准
目前只有一些针对孩子语言严重滞后的评估,正常孩子是没有语言能力测试评估的。
书写能力倒是可以测量,可学龄前孩子还没有书写的能力,所以虽然语言发展也有规律,但小宝宝没有办法做阅读评估。
阅读无法量化
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全能够量化。
比如,阅读之后,一个孩子思维拓宽,逻辑能力上升,但口语表达尚欠缺,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考;而另一个孩子能够把知道的全都流利地说出来了。
如果两人表达出的内容差不多,一般会认为他们受到阅读的影响相当,并且,说话流畅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
但实际上,两个孩子受到阅读的影响并不一样,第一个孩子才是真正充分利用阅读的信息刺激了大脑的神经链接。
03
为什么怎么读比读什么更重要?
很多父母觉得阅读就是把书从头到尾给孩子读一遍就完了,但是实际上这样做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
我们首先要清楚阅读的目的,才能知道该怎么读,而不是执着于读什么。
阅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是为了听个故事,或学会一两个单词,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学会思考,扩充自己大脑内的信息库。
而信息库的建立,需要语言的输入。
因此,在一定的背景下,阅读所输入的信息需要与之前孩子已有的概念网相连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充,促进孩子知识体系间的相互链接。
如果输入的信息都是毫无联系的碎片,那么孩子就无法建立完善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比如,我们说到鱼,父母可以根据情景联系到水(鱼生活在哪里),舟(乘坐什么钓鱼),网(捕鱼需要),食物(人可以吃鱼)等等。
如果阅读这个故事,只是从头念到尾念完而没有任何引导,那么孩子读一本书,就只能知道“鱼”,并不了解与之相关的那些概念。
所以,早期阅读中,绘本只是一个工具,重要的是父母怎么去给孩子讲。
阅读为孩子的读写能力做准备
学龄前,阅读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语音识别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
读写能力还包括音和形之间的概念,也就是孩子可以慢慢地把发音联系到那个特别的字上。
孩子的语言发展顺序是:音——音和形的联系——形,所以,如果不让他看见足够多的字,他永远也不能将字形和字音、字义联系起来。
简单地说来,如果孩子没见过苹果,跟他说一辈子苹果,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苹果。
只有给他看到苹果,吃到苹果,告诉他这是苹果,他才知道这是苹果。
随着认知逐渐增强,他看到苹果两个字怎么写,才会知道“哦,原来这两个字就代表我吃的那个苹果”。
早期阅读提供的就是音意的加强,音形的概念塑造,为上小学阶段意形的联系做准备。
04
阅读最基础的是什么?
明白书本和印刷文字是最基础的阅读概念。
很多父母认为,这可能是人人皆知的,也不需要教授孩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儿童需要学习对文字印刷制品敏感,对阅读方法熟悉。
那么,父母要如何带着孩子去了解一本书的阅读顺序?以下4个方面是阅读的基础。
不要觉得幼稚和简单,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它是阅读的必要程序,缺一不可。
书的名字是什么?
首先,要介绍最基本的图书信息,因为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在看什么,才可能对这本书感兴趣。
很小的孩子很难准确定位书名的位置,所以父母需要指出书名,并大声读给孩子。
比如:“这本书的名字是……”同时,用手指出书名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便知道书名在哪里了。
谁写的这本书,谁画的这本书?
要给孩子明确的定义:“什么是画,什么是写,哪一位是作家,哪一位是艺术家。”
对于大多数绘本来说,作者和绘者都不是一个人。
所以,父母需要给孩子介绍这个概念,并告诉孩子如何区分这两个人,以及哪里可以找到这两个人的名字,等等。
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要告诉孩子“书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阅读的。”在给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用手指出阅读的位置,让孩子有阅读顺序方法的概念。
当阅读到最后一行的时候,告诉孩子你会继续到下一行开头接着读。在整个阅读中,用手指给宝贝一个个点,去跟踪。
什么时候就要停下阅读?
介绍标点符号的知识,比如看到句号要告诉孩子,这是一句话的结尾,需要停顿。
这也是传授孩子停顿——一个阅读技巧的启蒙点。
使用语音、语调等去给孩子展示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问号、叹号、省略号等。
同时,记得用手指出这个标点符号,以便孩子可以将概念文字化。
早期阅读,有时候技巧往往比书本身的内容更重要,这几个小技巧爸爸妈妈收好啦!
●给孩子预测故事的机会。
给孩子看封面、封底、首页前,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让孩子猜测故事发生在哪里,主人公是谁?会发生什么?
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合理的推断能力,能间接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核心对比。
给孩子指出他们语法用词上的错误,鼓励孩子自己去改正。或者给孩子提供两种句式选择,让孩子做出判断。
●给孩子做语言榜样。
成人为孩子提供孩子可能无法独立说出的词汇和句式结构。
●实例列举。
将书中的物品转换成实物 (口语到写作),比如,绘本中说一个人给另一个写信,那么父母可以找来信封信纸,模拟写信的过程。
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介绍不同的书信概念,比如地址、邮编、格式等。
●实况转播。
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干什么,什么正在发生。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宝宝,父母在读书的时候可以用语言同步说自己在做什么。
比如,妈妈现在翻到第二页了,我来摸一摸这页的小狗等,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开放式问题。
没有固定、单一答案的问题,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比如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样等等。
减少问“孩子是或不是”这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孩子真正耐心去思考。
●扩充、重复表达。
在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之上给予肯定,并添加新的词汇和句式,但并不改变孩子原本的意思。
比如孩子说“小狗”,父母可以说:“对,这是一只棕色的、毛茸茸的、可爱的小泰迪狗。
这种扩充方式起到了模范作用,扩充孩子的词汇量。
来 源
市妇联家庭儿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