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很辛苦,但做小孩也很辛苦呀!

《幼儿园》,一部豆瓣高分纪录片,展现了武汉一所全托制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日常。镜头避开了节日表演、户外活动、上课学习等传统印象中的幼儿园生活。

影片更关注孩子嬉戏玩耍、争执打斗、上学放学的时刻。有穿不好衣服的烦躁,系不上鞋带而掉队的尴尬;吃饭弄得饭菜遍身,叫老师也得不到及时理睬的委屈;放学时看着小朋友一个个被接走,可自己爸爸妈妈还不来的焦灼。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小挫折小问题,都会有负面的情绪和消极的行为;但也正是这些现象,证明每个孩子都在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

我们因为成人世界辛苦,希望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但无忧无虑本身是个伪命题。半岁时要适应父母时而不在身边的环境,3岁时要克服第一次上幼儿园、进入小社会的焦虑,孩子并不能从中豁免。

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发展阶段,从出生起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矛盾要解决。而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的孩子的确会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成年后的我们,也会再经历terrible、horrible的时刻。3岁的孩子和3岁孩子的家长一样,在人生各自的阶段,为各自的成长而努力。

就像《幼儿园》片头的这句话——“或许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小慢和慢小快》这对萌萌的好朋友,展现了幼儿在3-6岁这个特定发展阶段中可能遇到的小问题,奇妙又温馨地将它们一一化解。帮助孩子度过成长关键期,也减少家长的育儿焦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适读年龄:0-6岁

(《快小慢和慢小快》系列绘本一共7册,包括行为习惯培养(《吃得饱饱的》《再刷一次牙》《会用马桶啦》《不是我不是我》《还不想睡觉呢》),也以及社交礼仪启蒙(《我们是朋友啦》《我们一起玩吧》),帮助孩子们做好入园准备,养成必备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说谎,不焦虑

家长发现孩子会说谎,本能地感到担忧甚至气愤,但孩子3岁左右几乎会经历说谎敏感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不仅如此,说谎还需要组织好语言,控制好表情。这样看,孩子说谎,证明其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同理心都在正向发展

说谎的前提是知己知彼,知道这件事自己了解但对方不了解。小猴皮皮从树上摔下来了,屁股摔得很疼,迎面遇上快小慢和慢小快,问它刚才“扑通”一声是怎么回事。这件事的真相只有皮皮一个人知道,他不想承认是自己摔下来了,一时着急就说是小熊天天摔倒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我保护是孩子撒谎的常见原因之一,他们天真地希望,这件事情可以就此搪塞过去。

但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大家都很担心小熊摔得很严重,还担心他被蜜蜂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猴本来摔得屁股疼,加上事情变得失控,它越来越难过和慌张。这真实再现了孩子面对预料之外的问题时,不知所措的心情。说谎敏感期的孩子,道德感也开始形成,很容易为说谎而感到内疚。他们会一边为圆谎而说更多谎,一边愈发感到后悔和不安。

这时,如果一味责备,揭穿谎言,只会加重孩子的愧疚感、打击自尊心,并不能帮助他们将道德感内化。指责或冷落很可能让孩子在形成道德感的萌芽阶段出现更严重的叛逆倾向。

当大家着急去看望小熊,谎言就要穿帮时,小猴终于说出实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伙伴们先是愣了一下,再很快都关心起皮皮来,并为小熊没有受伤而感到高兴。皮皮也如释重负,它说:“屁股受伤虽然难受,但说谎心里更难受,说谎比屁股受伤难受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故事不仅向孩子展示了说谎的坏处,也树立了一种积极指导——当你的朋友说谎时,你该怎么对待他,这种正面示例对家长也是一种温和的提醒

我们可以先去理解孩子说谎的理由和原因,再鼓励孩子自己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化解撒谎事件。父母站在同伴的角度,而不是审判,和孩子把“撒谎”变成讨论,让他们收获如释重负的感觉

另外,大人和同伴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尽可能提供一个诚实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利用绘本里同伴形象的作用,潜移默化被影响。

孩子说“不”,不焦虑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2岁后,什么事都想依照自己想法去做,特别喜欢说“不不”“不要”。2-4岁是孩子发展自主的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有时自我信任,有时自我怀疑。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如果对父母的依赖抑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他们容易怀疑自己适应世界的能力,变得羞怯不确定。反之,希望孩子变得活泼自主,首先需要探索和经历,需要自己去尝试错误和检验局限性。

快小慢和慢小快因为被要求再刷一次牙,而偷偷溜了出来。刷牙的延迟回报是暂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孩子无法理解刷牙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对主人公逃出来后,依次遇到了小熊天天、小兔蹦蹦和小松鼠圈圈,他们热心拿出各种形状的牙刷,有超级大的、超级硬的、还有全是毛的,想要帮快小慢和慢小快刷掉脏东西,但只是吓得他们继续往前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直到他们遇到了一直跟着自己的蛀牙菌,蛀牙菌很喜欢他们不刷牙,这样就可以把牙齿蛀光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刷一次牙》将快小慢和慢小快遇到“蛀牙菌”的经历,作为介质替孩子们试错。并用想象和现实的交融来直观地展现出一些错误行为的后果,细菌化身“蛀牙菌”,看得见摸得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小慢和慢小快赶紧跑回家再刷一次牙,也把蛀牙菌甩得远远的。这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拒绝刷牙的后果会很不好受,自觉养成好好刷牙的生活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我意识敏感期中的孩子,“物权意识”也刚刚建立,总想由自己来掌控和处理属于自己的东西,面对分享的要求也急于说“不”。这也是他们的成长特点之一,确认和感知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更何况,分享是一种能力,而非天性。家长可以先耐心听一听孩子不愿分享的真正原因,不用成人世界里的“自私”“霸道”来误读孩子的心理。另外,孩子乐于分享,本身就需要大人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分享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小慢和慢小快不愿意分享玩具,不愿意归还,还不愿意礼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一样可以借助想象力的引导,把孩子不愿分享的抽象原因通过孩子容易理解并且感兴趣的小妖怪形象外显出来。快小慢和慢小快说“不不”、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不不”妖怪跟着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减少孩子内疚感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打败“妖怪”的欲望,获得胜利后的成就感。从而延续分享的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小慢和慢小快勇敢赶走了“不不”妖怪又可以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了!简单的把东西分给别人不是分享,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分享不仅能交到好朋友,拥有认同感,而且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发自内心的开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能力的培养不是灌输几句道理就能达成,我们也许会一边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暗示孩子“我有特权”“我就是中心”,一边又要求孩子能够主动和同龄人分享玩具和食物。

而在幼儿阶段,孩子主要通过具体直观的事物去感知和认识周围,这也是这个时期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了魔法和想象,把坏习惯变成“不不”小妖怪,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具体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理解,这样的引导也能得到较高的配合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

养成好习惯

《幼儿园》中穿插着一些小朋友的访问,导演说提问者并不是专家,也无意去影射一些东西,但孩子们就会自然地说一些像是成人才会说出的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和孩子是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去对话的,他所接受的大都是所处环境里带来的东西。所以,大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感觉到,当我们感到焦虑时,也会把这部分压力“传染”给孩子。

特别是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入园前仿佛有做不完的准备,小到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能正常如厕、不能好好吃饭,大到为孩子的社交和学习忧虑。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与发展节奏。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创造充满包容关爱的气氛,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自发养成好习惯,帮助他们在有一天面对新环境时,也能适应其中。

在《会用马桶啦》故事里,快小慢和慢小快看到好朋友们都会自己用马桶上厕所,他们也尝试脱下纸尿裤,学着自己如厕。可是对小宝宝们来说,初次使用马桶,并没有那么容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于是快小慢和慢小快想象各种喜欢的东西,再加上念出马桶魔法口诀:“快出来,快出来,闪闪亮亮,砰!”最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童趣的想象和朗朗上口的口诀,将如厕训练变成轻松有趣的事情,帮助孩子缓解初次使用马桶的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有日本家长说,当他的儿子2岁生日后,迎来了真正的如厕训练,他看到朋友的小孩喜欢《快小慢和慢小快》便借来看,里面富有美好想象的如厕故事给儿子留下很深印象,读完之后马上去了厕所。家长说:“这不是“被动”的教育方式,而是快乐地一起学习。”

另一位读者说:“书里对洗手间的梦幻想象减少了孩子对马桶的恐惧,买来以后一口气读了6遍,也有实际的帮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大多数家长也会烦恼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孩子怎么都哄不好,不愿意睡觉。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孩子更需要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

这时用孩子可以接受且喜爱的方式,告诉他们睡觉其实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睡梦是一个童话,醒来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孩子们一定会带着愉快的心情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在《还不想睡觉呢》里,就出现了小精灵形象,让睡觉这件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充满纯真可爱的魔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快小慢和慢小快晚上玩“枕头大战”游戏兴奋得睡不着时,天上小精灵飞到他们身边,告诉他们睡着了就可以拥有“闪闪能量星”,新的一天就会充满力量,就可以自己选择做很多很多喜欢的事情,玩得更开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读者评论:“2岁2个月的儿子,每天刷牙前都会选择这一系列的绘本阅读。很喜欢,加入了每晚睡觉前读的晚安图画书的书目中。‘睡觉的时候身体会变得有能量’这种成人也能接受的理由被描写得很可爱。‘愿明天你们俩能做更多更多喜欢的事情’这样的文字,让人感受到对明天的期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入园前的几年时间,是大部分孩子唯一和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时光,在短短三两年的日子里,如果家长在提供一个自由包容的养育环境的同时,也能有意识的进行一些必要习惯的培养,即使孩子后面会遇到很多挑战,也有力量和信心积极迎接。

《快小慢和慢小快》的故事不仅具备正面影响的教养理念,而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充满童真的魔法营造一个又一个吸引孩子的画面,帮助孩子养成人生必需的习惯和规矩。

接纳孩子的真实模样,

放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学习

孩子的“不完美”是孩子本身最可爱的模样,值得拥有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快小慢和慢小快》的故事中,家长存在感并不强,所有的成长都是依靠小伙伴互相之间的力量来完成的。

同伴间的帮助,与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一样,对儿童智力发展极有价值。不论是维果茨基的智力的社会起源论还是发生社会心理学,都可以证明学习的另一种方式是社会交往。

孩子们进入幼儿园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可能就是怎么去和小朋友相处,怎么交到好朋友。特别是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来说,家长如果在入园前有意识地进行社交启蒙,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和同龄孩子交往和游戏,那他们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会更加愉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先自我介绍,说下自己的名字,再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一起去玩游戏吧,很快成为好朋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有其他小朋友想加入时,欢迎他们一起玩。问问他们的名字,只要知道名字,就更亲近一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长大,从同伴间的游戏、争吵与和好中得到积极又深刻的影响,不失纯真自由的童心,也能拥抱和适应真实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难题——孩子究竟该保持纯澈童心还是应该尽早学会察言观色周围世界,走向成熟?孩子究竟最需要什么?成人角度和孩子童心间的平衡点该如何找到?

也许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的答案。我们只能付出十足的爱护和信任,期望他们带着爸爸妈妈的力量,大步走进幼儿园,大步走进一个个人生全新的环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