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暖,宝妈们会选择带着宝宝到小区或者公园里玩耍,这两个地方小朋友多,让孩子跟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还能从小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前适应在幼儿园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可是,在孩子跟其他小伙伴相处过程中,会有一件让宝妈们头疼的事,原本玩得很愉快的两个孩子,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就互相看不顺眼,甚至动起手来。
孩子社交在建立初期,都会具有攻击性,家长看到孩子打人或者是被打,就会开始担心,要是在幼儿园发生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打架是不好的行为,这也导致有时孩子在游乐园玩具被抢,也只是站在那里傻愣愣地看着,被别人推到也不知道还手,是自己的教育方式错了吗?
孩子被打,应该教育他还手吗?
相信很多家长一直想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人会劝你孩子被打要还手,以免被欺负;又有人劝你,孩子没轻没重,尽量别让孩子惹事,担心孩子因此产生暴力倾向。
当小孩子出现攻击或者被攻击的情况,家长不必过分惊慌,如果没有危险的行为,不妨先在一边旁观。
案例分享:
周末,游乐场的海洋球池里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小虎和轩轩也在其中,一开始大家玩得非常和谐,可是玩着玩着,几名男孩子就开始互相用球打闹,小虎被打了几次后开始生气了,越打越着急,最后干脆冲上去跟轩轩厮打在一起。
情绪解读:
孩子在玩耍过程中,突然出现攻击行为,一般来说,这种行为是在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也可能是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种行为,偶尔出现一次,家长们没必要如临大敌,而是要学会平静化解,耐心纠正这种行为。
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地尝试、犯错、纠正的过程,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就会失去很多学习的过程。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要制止吗?
最好不要参与孩子间的冲突,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时,只要没有危险,最好不要急于干涉,做一个旁边者,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慢慢学会如何与同龄人交往。
这需要家长足够冷静,别孩子稍微有点吃亏,就忙于替孩子讨回公道。
有些孩子“打不还手”,家长会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懦弱,担心孩子未来不能适应社会上的竞争;家长“以牙还牙”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打回去”,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会害了孩子。
当今社会讲究的是团队合作,单靠“匹夫之勇”是很难闯出一番天地的,当孩子未来融入一个团体,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凡事都想站在上方,别人会一直去容忍这样的人么?
有句老话说得好,“吃亏是福”。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正确的引导方式:
如果被打,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刚才被打了,但他只是喜欢你想跟你玩,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孩子动手打人通常没有恶意,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心存美好,依然觉得世界是友善的、美好的。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错误的引导方式:
叫孩子只要被打,要第一时间打回去,这会让孩子内心觉得对方所有动作都是在伤害自己,慢慢地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和戒备,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还有些家长禁止孩子与有攻击性的小朋友玩,这种逃避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孩子有选择自己朋友的权利,与不同性格孩子交朋友,会让他内心成长的更快,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要走向社会,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一味逃避,终究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