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厉害?诺奖得主告诉你,没这回事儿!

01

前段时间,央行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其中一句“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算是捅了学科鄙视的马蜂窝。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科生太多会影响国家发展吗#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简单把学科分为文科、理科这个做法,最初是来自苏联。

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我国的文理科地位之争由来已久,学科歧视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曾这样描述学科之间的鄙视链:

理学院的学生看不起工学院的,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就连学生自己,都有意无意地表达着一些学科对立的观点。

老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男孩子脑筋转得快,选理科好;文科背的东西多,靠勤奋,这是女生的强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理科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有理科学不好的才会学文科……

“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文科能够帮助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文科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学理科以后就业面广,工资高,前景好!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呀!

但一句流传甚广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暗示了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态度:理科优于文科。

文理科的优劣之争并不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招生、就业率、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固化了人们对于文理科生的刻板印象。

高校招生时,文理科在专业数和人数上差距悬殊,很多地区存在文科报名人数相对多而招生计划少、可填报专业少的现象。很多高校文理兼收专业偏少,理科录取的人数远多于文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网易数读

就业薪资待遇上,《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理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

报告还显示,就业压力大、薪资待遇和行业前景相对较低的一些“红牌专业”均为文科类专业

央行的这篇论文,再次将文理科之争拉到了台面上,并旗帜鲜明地表示,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文科生太多,建议中国应该减少文科生招生比例。

文科生太多会影响国家发展?这口大锅可把文科生砸晕了:文科生不仅没创造价值,还拉了国家的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这篇工作论文的四位作者本身是学经济学出身。而经济学,是划分在文科领域的(当然很多高校是文理兼收)。

文科出身的专家学者觉得文科生太多影响国家发展?自己锤自己,真是够狠的。

但是,文科真的比不上理科吗?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要牛吗?扯皮不如摆事实、讲道理。

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历告诉你,“理科生比文科生厉害”这话,错了!

02

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在《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牛么?错了!》一文中,通过比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学术最高奖项获得者的本科背景,来探讨文科和理科是否有明显的优劣。

先上结论:五大学科中获奖者的本科背景是——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

以经济学作为文科代表,文科表现不仅不逊于理科,相反,经济学要优于大部分理工科

这个结论,是这样得出来。

统计对象

首先,对获得物理、化学、生物和经济学诺奖的美国人的本科背景进行比较;

其次,虽然诺奖没设置数学奖项,但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科学科,因此,研究也比较了获得数学界至高荣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与获得物理及经济学诺奖的全球科学家的本科背景。

论证逻辑

假设本科录取的学校排名是用来度量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以学术最高奖作为个人成就的度量因素,也作为智力水平的度量因素。

如果这个学科获奖者的本科背景更强,说明这个学科更具挑战性,获奖更加困难,获奖者的能力也就更强。

而以美国科学家为基础研究样本,则单纯是因为美国科学家获奖数量多,样本足够大,且单个国家的学校排名标准更加统一。

结论

第一阶段分析显示,美国诺奖得主的本科背景排序为: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

经济学诺奖得主较多出自于美国排名前五的高校,明显强于其余三个学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于韦志超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牛么?错了!》

第二阶段数据显示,美国的数学和经济学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在本科背景上打了个平手

而美国以外的地区则显示:数学>经济学>物理。

根据一系列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获得顶尖学术奖项的科学家的能力排名为: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生物。

从这个角度比较,文科生不如理科生的论断站不住脚。

03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结论只能说明经济学专业的人有点东西,但是经济学也只是文科中的一小块,缺乏代表性。文科理科孰优孰劣,文科生理科生谁更有用,还是没研究出来。

但其实,文科生和理科生“谁更聪明更有用”就是个伪命题,它没有结果,只会把我们推入到一个文理科二元对立的陷阱中。

陷阱一:文科生和理科生思维方式的二元对立

“文科生感性,理科生理性”,这句话是用来证明文理科生差异的最常用论点。

确实,不同的学科背景,会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初出校园的学生身上有一定的体现。

但是,近些年来,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新文科建设,意在加强文科和理工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各高校开始越来越注重培养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T型人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新闻学的学生在写新闻评论时也需要摆事实讲逻辑,历史学学子也需要追根溯源找史实;理科学生也不仅仅是埋头做实验,抓生产的“工具人”,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能够感性地捕捉到生活之美,才能设计出改善人们生活的好产品。

文科生重视感性思维,而理科生强调实用主义,并不代表文科生不懂逻辑,理科生不会生活。

文理分科只是我国某个阶段的一种教育分科思路的产物,真正获得过完整教育,且能学以致用的人都会发现,文科素养和理科常识都是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的身上是可以逻辑理性与浪漫感性并存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陷阱二: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社会价值上的对立

反对文科的人认为,文科生不从事生产,不做实事,空谈文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不到实质的推动作用;而理工科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生产力,对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科可能不用来直接生产,但是贯穿在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

有一部分人单纯地把文科视作狭义的人文学科,认为文科生整日都是和一些文艺作品打交道。

事实上,一些社会科学也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意见。不是只有实业生产、创造出看得见的经济价值才算是有价值。

大部分文科生,是思想和观点的主要传播者,也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理科生生产了画布和画笔,文科生则在画布上用画笔生产出了图画。他们都创造了价值。

虽然技术专业出身的人也拥有大量机遇,当今世界对他们的需求也很大。

但对于当今技术驱动型经济,很多人忽视的一个关键点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工具箱变得越发普及易得,我们的差别——我们最有利的竞争优势——变成了文科所教授的那些东西。

——风险投资家斯科特·哈特里

社会学中有一对概念:“内群体”和“外群体”,拥有共同特征和归属感的人组成的群体就是内群体,内群体之外的人就是外群体。

内群体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而对外群体的人充满偏见,动辄贴标签。

在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道路上,有的人越走越远……

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能力,也要有仰望天空的心气,而这是文科理科这两个学科共同赋予给我们的。我们需要导弹航母捍卫国家安全,也需要深邃的思想洗涤民众灵魂。

也只有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各自的领域中各司其职,互相扶持,少一些无价值的争吵,才能确保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