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京的高校圈沸腾了!为什么呢?就因为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三个高校学生的管理办法。其中饮食和就业赢得了大学生的点赞,而学生公寓的管理办法却被吐槽。
饮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从学生食堂盈利,必须要坚持公益性。这一点还是让人感动的。
随着物价的上涨,高校食堂的成本也在增加。而高校的食堂都是外包的,承包者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不断地调整价格就成了常规操作。
而这样一来,势必增加大学生的支出。一般家庭的学生或许感受不到其中的压力,但是贫困生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吧!
高校的食堂本身就是公益性的,怎么能因为对外承包就罔顾了这个准则呢?所以这个办法的颁布,大学生们自然是举双手拥护的。尽管自己不一定天天在食堂里吃,但是荷包羞涩的时候,来吃一顿,也能吃得畅快,不是?
就业管理办法,明确取消了入职重复体检的要求。离开校园要体检,到实习单位要体检,进入就业单位又要体检,这样重复体检确实让人有些吃不消。
而现在明确:取消高校毕业体检环节,用人单位要求体检结果的有效期是6个月,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互认。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体检,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而最让大学生吐槽的是学生公寓的管理办法。有人直接吐槽称:“这样管理住宿问题比亲妈管得还宽啊,自己亲妈也只是提醒注意安全,也没有一定要住在校内”。
而为了佐证这个办法的不合理性,他们给出了众多的理由,诸如:不少高校全日制研究生都没有宿舍,他们不想租房,但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有房;学校宿舍的条件太差,不能给自己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有些大学生已经结婚了,他们想拥有自己的二人空间;有的大学生在外做兼职,去实习,在校外住为了方便……
可以说,人上一百,连答案都是千奇百怪。这也容易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遇到的情况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学校无论怎样设计,他们总能找到一个自认为合理的理由。但是,就是再多的理由,在规定面前都是苍白的。
第一,你们都是学生,你就应该接受学校的管理,没有例外。学生在学校,学校就必须为他们的安全负责。而学校怎样来对他们负责呢?一个大学的学生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要想每一个学生都能跟到,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他们做出了一个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校园内居住,而目的就是方便学校的集中管理。
第二,你们都是学生,那么就应该过集体生活。虽然集体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诸如吵嘴,空间狭窄,环境差之类,这都是过集体生活必然的存在。
我们都是社会的人,没有哪一个人会是离开社会的独立存在。同学之间的矛盾相对于社会上的人之间的矛盾要简单纯粹得多。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大学生宿舍集体生活看着是自己走向社会的预演呢?
第三,为了大学生的安全着想。相对于校园外来说,校园是最安全的地方。看看那些在校外居住的大学生,不就偶有爆出发生意外的吗?而一旦大学生在校外出了意外,责任还是在学校的肩上。也正因此,大学生集中在学校居住,应该是最为保险的做法、
当然,北京市教育局这样规定可能是为大学生减轻经济上的负担,也可能减少相互之间的攀比。
因此,不管大学生们有怎样的理由,有了以上三个理由,大学生就必须住在校园里——这是没有什么商量的。
#北京:高校学生不许校外租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