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商最高的人,IQ接近300,11岁入哈佛读书,取得什么成就?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1898年,一个健康的男婴在美国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为威廉·詹姆斯·席德斯(William James Sidis),从席德斯出生这一刻起,似乎就注定了他会有不平凡的人生。因为他的父亲,乃哈佛毕业,并同时拥有4个学位;她的母亲,乃波士顿大学毕业,是一名医学博士,父母教育背景之高,即使放在今天,也令人惊叹。

和千千万万父母一样,席德斯的父母也有着“望子成龙”的心态,父亲鲍里斯甚至准备拿自己的儿子做实验(早教实验,鲍里斯乃20世纪幼教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故而小席德斯出生才几个月,他就尝试让儿子识字、说话,而席德斯也没有让他失望,6个月就能说出“Aluminum”这种难度的单词;18个月就能独自阅读《纽约时报》;2岁自学拉丁文;3岁自学希腊文;6岁自学解剖学;7岁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

年幼的席德斯,震撼世人,他让大家见识了什么叫“开挂的人生”,于是乎各大报纸、媒体争相对席德斯进行报道,而刚刚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测试的席德斯,本该入学读书,但哈佛却拒绝了席德斯,理由很简单——他太小了。但哈佛也不想错过这样的天才人物,于是让他11岁再来读书。

由于暂时不能进哈佛读书,席德斯的父母便寻思着让他先干点别的,于是天才席德斯随随便便找了点事做,比如又自学了几门语言,比如通过了MIT(麻省理工学院)入学测试,10岁那年还发现了哈佛大学某教授书稿里的错误,并帮他修正了一下……

等到11岁那年,席德斯顺利进入哈佛读书,成为当年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新生。没过多久,席德斯便完美掌握了高等数学和天体运动,然后顺便在哈佛数学俱乐部来了次演讲,艳惊四座。MIT的教授更是直言,这孩子,未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引领数学界。

16岁,席德斯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这时候的席德斯突然有了“隐居”的想法,结果还没开始找地方隐居,就爱上了哈佛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的女学生玛莎·弗莉,于是立马进入该学院读书。

由于课程太简单,席德斯的父母便让他顺便在哈佛教教书,于是席德斯一口气当了高级文学、科学和艺术学院的数学助教,主要负责教授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里得几何和三角函数3门课程,期间他还用希腊语写了一本欧几里得几何的教科书。

但短短1年后,席德斯就选择了辞职——因为这群学生太让他失望了,学得慢也就算了,还不尊重他这个老师。对于席德斯这样的天之骄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索性放弃了对数学研究生学位的追求,跑去哈佛法学院读书,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席德斯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19年,21岁的席德斯跑去参加了社会主义者May Day游行,被美国当局以骚乱和袭击警察的罪名抓进监狱,关了足足18个月,基于席德斯的名气,他的被捕惊动了很多报纸媒体,按理说,这个时候,是席德斯最需要家人关怀的时刻,结果他的父亲却觉得儿子丢了他们的脸,让律师把他保出来,接着送进了疗养院,开始“改造”他,并且威胁席德斯,再“搞事情”,就把他送去精神病院。

等到“疗养”结束后,席德斯迅速离开了纽约,并开始疏远父母,接着尝试过他多年前就想过的“隐居生活”,但由于此前的被捕经历,席德斯害怕别人认出他,故而只干些不起眼的工作,其余时间在家里写写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这样的清闲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1923年,席德斯的父母先后离世,席德斯彻底变成了一个人,过着孤独的生活,而且不知道为何,自从父母去世后,席德斯就对数学非常抵触,甚至看到数学公式,就觉得身体不适。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席德斯尝试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结果成绩非常不好,排名第254位,席德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然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书。后来他陆陆续续完成了4本书。

1933年,纽约智商测试协会主任亚伯拉罕斯珀林为席德斯进行了智商测试,得分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斯珀林认为,席德斯的智商在250~300之间(爱因斯坦智商在200左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又如何呢?席德斯又返回家中,过上了隐居生活,再后来,席德斯便彻底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没有人知道,他每天在家里研究些什么,直到1944年,席德斯因脑溢血去世,永远离开了这个让他无所适从的世界,终年46岁,死时一贫如洗,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快,这位全球智商最高天才之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很多人都说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也有人认为,席德斯的悲剧源自于他的父母,他们的压迫,让这个孩子无法承受,最后走向崩溃;还有人说,是媒体和舆论击垮了席德斯,对此,你怎么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