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妈妈,听到宝宝哇哇大哭,第一反应就是宝宝饿了,二话不说就给宝宝喂起奶来。但是,妈妈这么习惯性的喂奶,很容易造成过度喂养。有什么表现看出宝宝过度喂养呢?过度喂养又有什么危害呢?康康给各位新手爸妈科普一下啦!
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错误的喂养方式你有没有在犯?
过度喂养大部分取决于喂养人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当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多有益健康时,就会导致过度喂养。
1、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了:根据自己认为宝宝应该进食的数量,促使宝宝尽量多吃。
2、把配方奶粉配制得比应有的浓度高:可以从母亲配制的奶样中钠含量和宝宝尿样中肌酐、尿酸含量和容积克分子浓度的测定结果得到证实。
过度喂养的4大危害
由于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过度喂养会给宝宝器官带来负担,具体会造成下面的危害:
1、消化吸收不良
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父母一定要有计划的供给食品,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
2、脑疲劳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3、大脑早衰
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4、肥胖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婴儿期的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是导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宝宝饱不饱,这样来判断
对于新手妈妈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宝宝一哭就喂,这样是不科学的,怎么判断宝宝饱不饱?康康教教你!
1、看宝宝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
2、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3、看宝宝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足够,宝宝吃饱了,还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是否呈正常的黄色软膏状,是否有消化不良的症状。
4、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20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果吸吮时间过长有可能是妈妈奶水不足。
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防止过度喂养,爸妈要下功夫啦!多补充喂养的知识,再也不担心宝宝吃多了!快点跟康康学一学吧!
1、提高母乳喂养率,合理添加辅食
过早添加断奶食品和高盐、高蛋白摄入是导致过度喂养的主要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英国婴儿超重和肥胖者众多。通过营养教育,母乳喂养率提高,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有所推迟,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明显下降。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孕妈咪和新妈妈们都要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等。
0~6个月: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宝宝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宝宝。
6~12个月:
每天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继续母乳喂养,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或者添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
7~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
10~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12~36个月:
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需要特别关照安排宝宝的膳食。适时增加细、软、烂的膳食,种类不断丰富,逐渐向食物多样性过渡,并且要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食品,其中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直至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