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上中科大,哈佛毕业后就任教,“神童”蔡天西如今过得怎样
无论到什么时候,"寒门难出弟子"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在一个相当不富裕的家庭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更不要说几个人才,但是有一个人却做到了,他就是蔡笑晚,家中六个孩子五个博士,一个硕士,堪称“育儿奇迹”。
我要说的是蔡笑晚最小的女儿蔡天西,从小人人称她是“神童”,14岁的小小年纪就去中科大少年班学习,现在她成为了一名哈佛教授,大家想知道她现在的发展状况吗?
她出生于1977年,她是家里的最小的,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孩,蔡天西有五个哥哥,只有一个哥哥就读中科大硕士,其余几个哥哥也都是名校博士。
蔡天西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惊人的能力和天赋,又通过家庭教育,她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和父母说话交流了,1周岁时已经会读很多汉字,不到3岁已经会写从0-100的数字,4岁在当地一所小学学习,9岁获得市级的数学竞赛,同一年通过英语老师的精心教导,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初一的英语课本学习。
在70年代,蔡天西的学习能力已经把同龄的学生甩了不止几条街,接着蔡天西爸爸又给她申请跳级,她14岁考入中科大少儿班,凭借蔡天西惊人的能力和看得到的成绩,人人称她为“神童”。蔡天西在16岁的时候,多次获得中科大“优秀学生”称号,在中科大,也没有一个人不知晓蔡天西。
在她刚满18岁的时候,美国有数十家名校邀约她入学博士学位,最终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她19岁的时候转入到哈佛。通过她不懈努力,在她毕业以后不久就回到哈佛担任教师,在学术和教学上有很多的突破和成就,26岁成为了哈佛大学年纪最小的教授,35岁转为正教。
现如今,44岁的蔡天西成为了一名生物医学领域的高级人才和权威性人才,但她时刻都在学习,对于研究和教学上她仍旧充满热爱,经常被各大名校邀请开展讲座和座谈会,应该说是为医学界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其实蔡天西被别人称之为“神童”,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好的教育。
在一个6个孩子的家庭,能培育出这么出色的孩子,只能说这个家庭的教育水准非常的出色。教育是一门学问,人才的背后是“优秀的教育”蔡天西父亲能培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也随之被称为“博士老爹”和“人才魔术师”,那么他怎么做到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教导出这么多优秀孩子的呢?
蔡天西父亲从小也是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从小就有科学家的梦想,可是因为家庭原因只能回村子里当医生,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他把这份梦想寄托在以后孩子的身上,他决定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他通过研究自创,总结了三个家教传统
家教传统一:从小重视孩子的教育
夫妻两个人非常清楚早教对一个孩子的重大意义,所以他们从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早教教育。在第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和孩子多说话,在孩子刚开始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教孩子认字,并且讲述一些历史故事等,他们不在乎孩子现在多大,只是一到晚上一家人就围在桌子前看书学习,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家教传统二:让孩子树立志向
蔡笑晚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在家里贴了很多名人画像,并且把这些名人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蔡天西在5岁的时候,指着家里的画像就说要像居里夫人一样了不起。为了让他们明确自己树立的志向,一家人经常去旅游,让他们去感受当地的文化,见多识广,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也正因为这些好奇心和兴趣,孩子们的志向都非常明确。
家教传统三: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他不但培养孩子们要自律,还给孩子们制作了一本“小本本”,用这小本本记录孩子们的进步和奖励,激励孩子们要积极向上,独立学习。每一个清晨,父亲就会在楼下拉二胡,这好似闹钟,孩子们听见二胡的声音都非常自觉地起床进行“早自习”,不仅要学习,每天下午放学还要进行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
总结:
蔡笑晚的几个孩子之所以能够成才,并不是他们天生的智商有多高,主要在于父母用心的教育。不要怕孩子吃苦,在大好年华,应该让孩子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严格要求孩子,建设好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孩子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蔡笑晚是每一个做父母学习的榜样,这种家教传统也值得提倡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