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考砸了,我一刀一刀地割自己的手腕,这样妈妈打我就不会疼了”

一天晚上,有一个女孩站在楼上,自言自语着:

“反正也没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林茉莉,再见!”

之后,这个女孩一跃而下,跳楼自杀了......

这个片段出自一部教育短剧《茉莉的最后一天》。

这个女孩名叫林茉莉,茉莉是一名刚考上高中的学生,爸爸是学校系主任,妈妈是留美博士,学习成绩优异。

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美好,她为什么会自杀呢?

茉莉的妈妈也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谁杀死了茉莉?”。

于是,妈妈一步一步去探寻真相,最后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1、分数是如何毁掉一个家庭的

茉莉的妈妈为了寻找女儿自杀的真相,通过一种科学技术,提取了茉莉大脑的神经,看到了茉莉生前的影像:

当茉莉考第一名的时候,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表扬,可等到的却是妈妈泼的冷水。

在饭桌旁,她训斥两个女儿说:

“你妈妈可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要不是因为生你们,我会这样嘛?”

“你爸爸是系主任耶!你们两个考成这样,让我们出去怎么见人……”

茉莉好不容易参加一场喜欢的作家的见面会,却因为妈妈规定的回家时间到了,不得不放弃与作家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回去的路上边走边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茉莉的作文获奖了,妈妈说:

“作文写得好有什么用?读医科必须把数学学好了!”

“你要是去读中文系,就是丢我们家的脸!”

茉莉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偷东西,并将偷来的东西送给妈妈,她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甚至还很变态,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她说,每次看到妈妈用着她偷来的东西,她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每次考试考砸的时候,她便在手腕上割下一刀又一刀,她说,这样回家被妈妈打的时候就没那么痛。

茉莉一直希望有一天,当妈妈打她的时候,掀开衣服看到这些伤痕,她可能会吓一跳,可能会难过,可能会跟她道歉说:“茉莉对不起对不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最后,看到这样熟悉而又陌生的茉莉,妈妈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害死茉莉的凶手竟是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茉莉的妈妈结婚后,放弃升职为教授的机会,因为人生的遗憾,让她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她眼里全是孩子的成绩,总觉得只有孩子成绩好了,就可以圆了自己的遗憾;孩子成绩好了,未来就是一片美好;孩子成绩好了,一切都好了......

但是,就是因为她太看重成绩了,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最后,孩子成绩是好了,但是等待她的却是一片黑暗的深渊......

得到了成绩,失去的却是孩子的一生,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失败。

2、“只有分数,未必能过得了人生的大考”

高考是众多学子改变人生的一个最好的途径,很多人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拼命鸡娃的原因。

2006年,小叶参加高考,成为福建省建宁县的理科高考状元,以650分的总分顺利被浙江大学录取,成为父母,甚至是全村人的骄傲。

但正当大家都以为小叶会前途似锦的时候,他却失踪了……

大二下学期,小叶忽然就不见了,既没有回家也没有到校上学,这一消失就是10年,老家的父母也苦苦寻找了他整整十年。

最后,终于找到了小叶,可昔日的状元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邋遢的流浪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他当时期末考试没考好,挂了很多科,他不敢面对父母,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就一直不敢回家。

之后,小叶就不再跟家里联系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十年间,在大街上捡破烂为生,过着流浪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他性格越来越孤僻,不愿意和他人说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高考状元本应前途远大,有一片光明的未来,却因为期末考成绩考砸,变成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汉,这谁看了不说一声可惜呢?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过: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我认为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是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许有人会说,分数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也可以成为一种警醒,给学习差的人敲响警钟。

但其实这是一种忽略了真正的学习的意义的看法。

英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唯独求知和学习是不应该以荣誉来刺激的。

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和求知本身的乐趣,孩子会变得很少去发现知识,相反他会不断地去满足标准答案。

他看起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失去的比这多得多;而那些得到低分的人,警醒只能增加不快乐的心情,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绝不单单只是考卷中的知识,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是考卷中所没有的。

3、“唯分数论”的时代终将过去

优秀的人才绝不只是成绩好就可以了,越优秀的人综合能力就会越高。

教育部近几年一直在强调体育、美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连续发布教育改革意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高考中“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等规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于是,高考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想要破除“唯分数论”的观念。

上海、浙江两地率先试水高考综合改革: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英语“一年两考”,有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

北京大学教授宋伟说:“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综合型学生,储备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根据沪浙高考改革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考从之前的统考变为选考,给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供招生学校参考。

从统考变成选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选择考试科目;

而将“兴趣”“责任”等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档案,则有利于破除“唯分数论”。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说: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唯分数论”就是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在这种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如果还坚持“唯分数论”,会让孩子的选择面越来越窄,同时也会忽略孩子的闪光点,抹杀掉孩子的天赋;

如果能在成绩之外发展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更多的能力,就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让他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