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圈里,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了。“学区房”、“升学考”、“补习班”等等,这些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话题总是能够轻易地成为家长群体中的话题中心。
时下孩子们间的竞争激烈,不可置否的是,不管是什么阶层,家长们都有着自身的教育焦虑。
近年来,“教育双轨制”的说法在家长圈中流行起来,甚至有些老师也对此大肆宣扬,那么“教育双轨制”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北大教授谈“教育双轨制”:家庭资源投放的无底洞,教育焦虑的催化剂
狭义的“教育双轨制”指的是学校教育和课后辅导教育并行。在孩子们的课后时间,辅导补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显然,“教育双轨制”在当下已然较为流行,相信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不参加补习班的,此前更是有烟台宝妈给孩子同时报名10余个补习班的新闻被爆出。
此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对于“教育双轨制”有所提及。
他认为,当下孩子们间的竞争很激烈,虽然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人,课后时间变成了教育辅导的主战场。
学校减负了,但是家长们却不得不在课后加大“教育投资”,那么“教育双轨制”真正掏空的则是家长的钱包以及孩子的时间。
辅导班的价格不菲,所以虽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家长们在辅导班上的投入仍然是家庭开支的大头。
比如说,此前有新闻称,家长们熬夜排队给孩子报名3万元的补习班,家长直言“不怕花钱,就怕孩子报不上!”所以受到教育双轨制的影响,家长们的钱包也确实避免不了被“掏”的窘境。
教授还提到,“教育双轨制”是让孩子提前进入到了竞争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的高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育资源的获取。
而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这并非是一件好事。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领先于人,这种“赢”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显然,教授的这番见解也正说中了当下不少家长的痛处,作为被激烈竞争所裹挟的个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远比竞争本身更让人难以从容前行。
人们会发现,不管是条件一般的普通家庭,亦或是条件好一点的中产家庭,在教育双轨制的刺激下,每个人都很焦虑,似乎只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上最好的辅导班,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教授说教育双轨制是家庭资源投放的无底洞,而对于普通家长来说,这也是其教育焦虑滋生的催化剂。
“教育双轨制”并非是孩子提高成绩的“灵丹妙药”,不该过分依赖
▼家长们承受过重的经济压力
时下,父母们承受的养育压力远比此前的任何时期都要大,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们花费高昂,动不动上万元的辅导费用着实让人“心塞”。
辅导班备受青睐,这无疑会让家长们咬着牙掏钱包,当辅导班的学费需要家长们节衣缩食时,不仅孩子们的快乐被剥夺了,家长们的生活也会多了些“窘迫”。
▼孩子们的时间被过度压榨
不管是低年龄段的小学,还是学习任务重一点的初中、高中,辗转于辅导班的孩子们很少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孩子们成了不停运转的学习机器,本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灵气也被无休止的学习消耗殆尽。孩子的时间被压榨,本属于他们的快乐成长变得遥不可及。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当孩子在辅导班中尝到甜头后,他们会认为只有更多地抢占资源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文科状元说出“寒门难出贵子”这样的话便也成了理所当然。
而事实上,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以抢占资源的姿态“出圈”,这确实会为孩子未来的个人发展埋下“想走捷径”的隐患。
“教育双轨制”下隐藏的是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还有“畸形攀比”
★正确看待辅导班对孩子学习产生的影响
家长们有必要意识到孩子上了辅导班并不等同于学习成绩会直线上升,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仅仅凭借着辅导班的干预,并非就能够实现父母的教育预期。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远比把孩子扔到跟风报名的辅导班更加有价值。
★辅导班不在多,与学校教学合拍的最好
在报名辅导班的时候,家长们不要过于贪多,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被不断分散的精力只会让孩子“学得多,学会的少”。
在挑选辅导班的时候,尽量选择和老师上课的节奏步调相一致的,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混乱,才能够查缺补漏。
★家长们要管好自己的教育焦虑,别透支孩子的学习热情
在激烈竞争中,人们难免会受到焦虑心的裹挟,但是家长们尤其要管住自己的焦虑心,别让孩子来替父母承担焦虑。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考到第一名,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是对自身和孩子的双重不负责。透支孩子的学习热情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最终的结果常常是得不偿失。
“教育双轨制”反应的是教育问题,但是从中却也可以看出家长们和老师的内心。大人们在教育的探索中不断前行,保持一颗平常心或许更能让这个过程进行得顺遂一些。大家对于“教育双轨制”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