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我们国家各领域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在各个领域,很多人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奋斗,陈景润就是其中一位。
1978年1月,著名作家徐迟发表了一篇文章--《哥德巴赫猜想》。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叙述了陈景润是如何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排除万难,去摘得数学皇冠上珍珠的过程。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陈景润,关注陈景润的研究在数学领域的价值。
陈景润生于1933年5月22日,他是福建福州人,从小学习优异,后来考入了厦门大学。20岁那年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再两年之后,陈景润得到了厦门大学校长王亚楠先生的赏识,经过他的介绍而进入厦门大学,成为一名数学系的助教。
陈景润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专业,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独自一人不断地演算、推理,在漫长而孤独的夜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灯,和厚厚一摞稿纸陪伴着他。陈景润对于数学的热爱,与他努力严谨的行动得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赏识,1957年10月份,陈景润经过华罗庚的推荐,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陈景润不畏困难,勇攀科学高峰,他的事迹被徐迟描写出来之后,又在《人民日报》上与更多的人见面。之后,陈景润就成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数学家,不仅仅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更因为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陈景润长期在数学领域奋战,生活上十分简朴,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以至于陈景润常常生病。就在同一年,也就是1978年,陈景润有一次住进了解放军医院。而这一次住院,陈景润遇到了自己携手一生的爱人。
一向埋头工作的陈景润,在外人开起来性格甚至有些木讷。可是,在遇到爱情时,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竟然如此热情地张开双臂,迎接自己的未来。对方是一位军医,她叫由昆。尽管当时她带着口罩,可是就只需要那双明亮的双眼,就让陈景润怦然心动,激动异常。
这时候由昆是一名军医,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为祖国奉献的热情让她来到了这里,成为一名军医。经过上级领导安排,由昆被安排进了陈景润的病房,照顾正在病中的陈景润。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陈景润与由昆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原本寡言少语的陈景润变得健谈,尤其是说起了自己的领域,陈景润总是滔滔不绝,眼神中有光。
正是他眼神中的光亮吸引了由昆,尽管当时陈景润已经45岁,而由昆只有27岁,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相处。他们一起,去过香山,去过植物园,去过长城,去过十三陵。陈景润与由昆就这样坠入爱河,不能自拔。1980年8月,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成为了合法夫妻。
两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工作上互相支持。有了由昆的体贴与温柔,陈景润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也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陈景润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父亲。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陈景润给儿子起名为“由伟”。可是,让儿子跟着自己姓,却引起了妻子由昆的反对。由昆希望儿子继承父亲的姓,也继承父亲的坚定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后来,经过商议,两人的儿子起名为“陈由伟”,这个名字中有两人的姓,可见二人感情之深。
在陈由伟出生时,陈景润已经接近五十岁了。他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同时要求也很严格。三个月大时,陈由伟就跟着父亲写字,小小的手指甚至拿不起来东西,就被父亲握在手里,学习写字了。两岁时,陈由伟在父亲的教育下,开始认字、学习英语。
在父亲的教导下,陈由伟从小就立志做一位与父亲一样,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而陈景润又与很多父亲不同,他既严格又民主,与儿子相处时,父子俩却像是朋友之间一样。
尽管陈景润一直希望儿子往数学方向发展,并且着意培养儿子对数学的兴趣,可是陈由伟却还是表现出了对音乐的超高热情。陈景润虽然感到遗憾,但还是支持儿子的意愿。后来,陈由伟几经考虑,还是放弃了音乐,转而奔向数学。因为他发现,在父亲日积月累的影响下,自己早已经爱上了这门学科。之后,陈由伟在数学领域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