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丁克15年,被我儿子两句话扭转了!”嫂子的机智获认可

文|秘籍君

丁克族,一个近年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名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丁克群体属于格格不入的小众人士,国人讲究子孙满堂,可来自西方的丁克思想却截然相反,它更倾向于让年轻人享受当下,不要把有限的享受和资源都奉献给子孙后代。

比起国人追崇的先苦后甜人生,丁克们似乎更追求过把瘾就死。

当然,这种生活理念并不代表丁克族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有违传统思想,亲朋好友看到了未免为丁克族的晚年生活深感焦虑,王女士就是如此。

作为一名丁克了15年的文艺女青年,王女士早已将孩子剥离人生之外,认为孩子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限制自己的诸多选择。从18岁起,她就坚定了自己的丁克信念,这一晃,王女士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想法却有些动摇了。

说来还要怪王女士的嫂子,对方是一名性格活泼的女性,教育出了一位古灵精怪的儿子,王女士一向疼爱她这位小侄子,平常经常买礼物玩具相赠。

这天也是如此,王女士刚刚送了小家伙一条金元宝吊坠,却被对方看上了自己的手表,不经同意就拿到手里。就在王女士惊讶侄儿不寻常的举动时,小孩子却口齿清晰的说道:“姑姑,不要小气嘛,反正你的东西将来都是我的,我就提前拿了!”说完便蹦跳走人了。

王女士被气得不轻,很明显,侄子是说她没有孩子,将来财产肯定都是侄子的。一怒之下,跟男友商量起结婚生子的事,还故意特别告知了娘家,本意是耀武扬威,却不小心听到嫂子的炫耀:“丁克怕啥,我小姑子丁克15年,被我儿子两句话扭转了!”

王女士这才知道,原来这一系列故事,都是嫂子和侄儿串通好的。那么,为何中国父母不接受丁克族呢?原因很现实。

丁克族晚年大多老无所依

王女士表示,自己丁克十几年,父母并无怨言,认为子女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哥嫂已经生了孩子,家族不必担心香火问题。可就在不久前,王女士的父母生病了,护工不够贴心,多亏了子女照顾才转危为安,自此,老两口的想法就变了。

“你现在年轻,不在意,但等到六七十岁,身边没个孩子,怕是不行。”

从生病开始,王女士父母就开始焦虑女儿丁克的问题,因为不肯生孩子,王女士一直没和男友步入婚姻,对方父母并不接受王女士的特立独行。倘若到四五十岁闹掰了,那女儿到时候更难找对象了,怕是还要孤独终老。

思来想去,老两口终于坐不住了,急忙找了儿子一家,商量如何让王女士改变心意。多亏了王女士脑瓜机灵,明白为人最大的痛点,教了儿子两句话,就让王女士动摇了。

得知一家人为了自己做那么多,王女士好气又好笑,一方面生气嫂子的做法,另一方面也知道家人用心良苦,丁克族的晚年是摆在大众面前的问题,很多自媒体鼓吹丁克的时候都会刻意隐瞒细节,殊不知人们的生活就是被细节填满的。

影响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

与王女士父母不同,我对丁克族的不支持在于家庭责任感。在我看来,一心想着丁克的群体,大多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忽视了父母的需求。

这里说的并非含饴弄孙,而是年轻人是帮助中老年人对抗社会淘汰的反制力,一旦子女成了丁克族,那就会给两代人的晚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前段时间,我陪父母去银行办事,作为年轻人,我对各方面机器的使用相当熟练,父母在我的帮助下很快结束了办事流程。而与我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对方面对大厅服务人员的指示一动不动,明显是年纪大了对机器不了解,也对高科技充满不安感。当时我就想,倘若她有子孙后代,就不会遭遇这种难处了。

同样的,丁克族再孝顺,也始终有老去的一天,到时候,别家中年人换年轻人出马了,而丁克族却只能硬撑着。在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双双退化的时候,怕是丁克族父母的晚年生活质量就会受影响,这也是中国老人不支持丁克的原因,危及到他们自身利益了。

最后,你对丁克族怎么看待呢?快说出你的观点吧。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