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跟C妈说过,当了妈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都被娃给占满了。
你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躺在沙发上想歇一会儿,娃就跑来拽着你陪他玩积木;
你看他开始全神贯注的玩了,刚想起身,娃就警觉的看着你不让你离开;
你说妈妈去做个饭,宝宝自己玩好不好,可没到两分钟,娃就开始抱大腿求陪伴...
你忍不住感慨:让娃自己玩一会儿怎么这么难啊!
C妈真的非常理解妈妈们的心声。
不能独立玩耍的娃,不只是会增加妈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宝宝自身能力发展也会受限。
1
不会自己玩的娃会怎样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
不会自己玩的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寻求外界的帮助。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会发脾气。
不能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也就不能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专注力受限
不会自己玩的孩子,就意味着需要我们家长不断的“插手”。
游戏过程中,会主动的寻求“打扰”或接受被动的干扰,打断游戏进程,以至于不能长时间保持对一件事物的集中性,专注力得不到锻炼。
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限
不会自己玩的孩子,习惯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玩耍,不能沉下心来去开发更多的乐趣和玩耍形式,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长此以往,你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一枚粘人、暴脾气、高需求、超敏感...的娃。
其实,CC小的时候,我也曾误入很多这方面的坑。
没有独立玩耍能力的娃,小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但越大越艰难。
没有人永远是小娃娃,等长大却还像小时候一样依赖大人时,大人就会觉得他们神烦,而他们则会因为自己的玩耍无能而乱发脾气、丧失自信。
后来,我也是花了N倍的时间和力气纠正,CC才成了现在这个比较让人欣慰的样子。
同时,这也提醒了我。所以在养育DD的时候,我就格外注意培养他独立安排时间和独立玩耍的能力。
2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
根据宝宝月龄,给他们“独处”的机会
宝宝可以独立玩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和发育过程而不断增长的。
关于如何根据月龄的不同来匹配适合的“独处”方法,大家可以查看咱们之前发过的这篇。
不急于修正,循序渐进的退出
很多妈妈看到孩子粘人、不能独立玩耍,便急于修正——逼着娃自己玩,并强迫自己不去打扰。
硬性的“置之不理”,只会让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反而会破坏他的安全感,迫使他更粘人。
既然我们的亲密关系都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那么退出也应该是循序渐进。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场时不打扰,但当他有需求时,你能第一时间满足他。
起先在陪玩时,我们可以和他聊天说话,但不上手干预他玩。
如果宝宝最初寻求你的帮助,也没关系,可以去回应他。因为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慢慢习惯。但我们要始终保持逐渐退出的意识。
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逐渐拉远你们之间的距离,偶尔和他交谈。
当他没有产生强烈反抗情绪的时候,可以短暂离开。但在离开之前,要和孩子做好“报备”,比如:妈妈上个厕所,一会儿就回来哦!
之后慢慢延长你离开的时间。在练习“放手”时,一定要保持默默观察孩子的状态。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他有需要,你立马就能出现。
当他对环境和你都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就更容易放得开,独立玩耍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
观察宝宝兴趣点,从他最喜欢的游戏开始退出大计!
如果你想要娃自己玩,并不是堆给他玩具越多越好。
这样反而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不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里。
所以,想让娃学会自己玩,在玩具和游戏选择方面,也要注意,选择宝宝最感兴趣的作为切入点。
像现在1岁多的DD,对捡石头溅水的兴趣超过任何事!
捡起,扔出去,捡起,扔出去,捡起,扔出去……
咱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玩的,咱也不敢问。
我只知道,若是时间允许,若是石头足够,我估摸着他能把我家楼下那条河道给填平喽!
有时候,宝宝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可能在我们看来特别无聊,但只要是孩子兴趣所在之处,便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
我们要学会以这样的时机作为切入点,适当退出。
这个时候他正沉浸其中,无论你退多远,大约娃也不回来烦你。
我家DD就是,一玩起石头溅水的游戏来,4、5米之外六亲不认,4、5十米之外,人畜不分,什么都干扰不到他~
这类的时刻多了,孩子就能领悟:哦,原来,我自己玩也很好。
他就会发展更多可以自娱自乐的项目。
我们只需要留意他的安全问题、情绪状态,安静的待命,等待人家需要的时候被召唤即可,千万管住自己别手贱、嘴贱的去干扰和中断人家。
蒙台梭利说:“面对沉浸在独立玩耍中的孩子,除非你被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他。”
3
高质量陪伴与娃学会自己玩同等重要
看到这,可能会有妈妈疑惑:
不是一直说要做到高质量陪伴吗?为什么又要让孩子自己玩?
实际上,这两者同等重要,且并不冲突。
我们所说的高质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并不是“满满当当”的指导、插手、干涉,而是要有一定的“留白”。
我们本来就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花在孩子身上。
该陪伴的时候,做到全情投入。但该“放手”时,也要给孩子机会,让他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
通过与家人的互动和亲密接触,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恰好又是他锻炼独立能力的基础。
当宝宝学会自己玩之后,我们的确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忙自己的事情。
但是一个最大的前提是,我们培养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不应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
如果你是为了这个目的,与以培养孩子能力为初衷的人相比,即便采取的方法一样,所达到的效果也可能不会相同。
就像前文所说,高质量陪伴所带来的安全感,才是孩子能够独立的前提。
把陪伴当成自己的一种修行,把独自玩耍当成孩子一项需要掌握的能力。于我们双方,就是最好的。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