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当今社会——
人人都可以为父母,但并非人人都能做一个好父母;
人人都可以当老师,但并非人人都能做一个好老师;
那么,何为好父母、何为好老师?
古人的话给我们启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长积极教育且方法得当才是好家长;
老师专业教学且严格管理才是好老师!
教育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完成的,其中家庭教育占比最重,因为孩子无时不刻不在模仿父母,父母如何为人、如何对待学习,孩子就会如镜像般去复刻。
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有能力、有计划地系统化传授基础文化知识,于是,教学专业人士——老师便出场了。
家长通过把学生送到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周期性地、高频率地、系统地去学习,这样一来,学校、私塾、教培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然而——
仅仅是把学生送到课堂、塞给老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吗?
是否大家都真正理解“学习”二字呢?
学习学习,“学”就是让新的事物输入进大脑;“习”就是让新的事物内化为大脑的一部分。
关于是否学、是否习,可以组合成以下四个象限——
“不学不习”
——除非你是全知全能的神,内心没有一丝想法,生理没有一丝需求,但凡有想法,就会有需求,内心就会有空洞需要去填补,平凡的生命是无法做到不学不习的!
“不学而习”
——人生短暂,对大部分平凡的人,如果不能在年少时把人类千年来的智慧继承,成年时如何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别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作为了!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还没有发挥创新能力之前,已经有大量经典的“模板”、“工具”、“案例”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闭门造车从0到1,而是快速准确地搜索到它们,并创造性地去使用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再谈创新!
“学而不习”
——人生不是看电影,欣赏一段故事,把感动留在电影院,出门那一刻什么都没带走……
人想要过好这一生,除了不断去经历,更要不断去反思,去总结——
“我从中得到了什么?”
看过的会忘、听过的也会忘,因为这些只是被动输入,只有主动亲身实践了,反复做了,才可能把这些经历与理论联系起来,内化为专属于你的智慧结晶保存在大脑,而只有大脑里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学而时习”
——学到新东西了,并且也在恰当的时机身体力行去应用了,甚至因此帮助到了他人,使自己也从中获益了,最后还能将知识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他人,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学习,像这样的学习,哪怕只学会一样,对人生的帮助也是极大的!
明白了何为“学习”、为何“学习”,那么就会明白——
一位好老师,不仅需要课堂上精彩的设计与展示,更需要课下对学生“习”的规划与激励;
一位好家长,不仅需要甘心付出时间、金钱去求学,更需要课下对学生“习”的督促与管理!所谓“三分学七分管”,所言甚是!
其二、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在校内,学生接受的是公平的教育,那么学生的发展也是没有太大差异的;在校外,学生基本上出于毫无约束的状态,而这70%的时间,才真正导致了学生的不同!
有些家长可能会这样想:“我给孩子报了10门课外班,把课余时间塞得满满的,总不会差了吧?”
这个想法,半对半错,如果课外班上能同时兼顾“学”与“习”,那么这是非常理想的;
但是基本上所有培训机构不会这样做,“'习'?!别搞笑啦!哪有那个闲工夫!我一周就给你补2课时的时间,不赶进度把知识点灌完,万一考试考到了你还怪我没有教,所以一堂课多讲几个例题总没错,管你听懂没有,没听懂?听懂了做不来?那是下课后你们自己的事儿啦!”
所以很多学生“学”的可是一个比一个多,但又有几个做到了“习”?
很多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关于“习”也最多想到个“刷题”,于是便在“买套题在家刷题”或是“再报个刷题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习”等于“刷题”?
这个想法,半对半错,如果刷题刷得有讲究,有反思,那还是很有用的。
但事实上,更多的刷题,是毫无章法地、不合逻辑地、求量不求质地浪费时间!
举个例子,今天咱们刷几何,直接上几道三角形五大模型的真题,看!风筝模型里面嵌套燕尾模型!多难多上档次!不会?没关系,来看老师示范一下!嗯、非常好!会了对吧?然后接着再刷几道真题!嗯?!又不会?那讲了的题是懂了的对吧?其实就是等高模型、风筝模型、燕尾模型这三个知识点,结论是巴拉巴拉,你看这样用那样用,不就是跟之前做过的一样吗?嗯、懂了对吧!好的,那么回家继续去刷题去吧!
难题千千万,刷题刷了无数道通关了的过来人已经明白了这一类题的要领,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思路通透;但是这样一条路并不适合所有初学者,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想要把过来人自己跌跌撞撞走过的弯路全部走一遍,凭什么要跟着你跌跌撞撞?既然同样是跌跌撞撞,还不如一开始就按我自己的方式跌跌撞撞算了!
初学者之所以唤你一声老师,是想要你为他精心设计更有效的学习之路啊!
说得更通俗点,初学者需要的是“一个可套用的模板”,模板本身就是一个经过精巧设计过的结构(就好比一个漂亮的PPT模板),并且模板有着所有解题的关键步骤,有着所有的可调节参数的按钮,有了这样一个模板,就可以在模板上进行傻瓜式微调,足以应对所有的同类型题目!
随着初学者把这个模板工具越用越顺手,或许有一天就能顿悟模板以及它能解决的问题的本质,哪怕手里没有这个模板了,也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初学者,尤其是小学生,真正的学习应当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而反过来,教育者的教学则应是深入浅出的——
这就好比,你给了初学者一个“神器盒子”,遇到问题,傻瓜式地输入问题的参数,即可得到答案。
一开始,初学者离不开这个盒子,必须死板地输入参数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但请不必担心初学者会觉得胜之不武,你拥有一把屠龙刀,没必要非要用菜刀!
相反,手握神奇盒子,初学者会乐此不疲地去使用它!
因为凡人皆可怜,都缺少爱,都缺少正向激励,所以好不容易有一个能够源源不断秒杀“同款题”积累自信心的工具,干嘛不用?
那简直“一直用一直爽”!
于是,随着反复多次地去使用这个“神奇盒子”,去不断调节各种参数按钮,直到有一天,初学者便能“透视”盒子里面的运作机理啦!
一旦洞察盒子内部的精巧结构,便不再需要盒子,因为这个模型已经内化为初学者大脑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