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之前上海的前滩华二(小学部)招生政策吗?
因为那所学校太火,导致正常的五年一户,产证一致、三户口以外,新加了一条奇葩政策,只有小孩儿本人上产证才能被排到第一档,稳稳地入学。
而且小孩上产证还不是那种1%写个名字意思意思的,必须是共同共有,也就是说假如产证上有一家三口,共同共有的话就是每人33%。
当时就有人提出来了,那么万一生了二胎,怎么弄?难不成房产证上需要上四个人吗?
好了,现在标准答案来了,这种操作会导致二胎被统筹。
最近上海的幼升小差不多快尘埃落地了。嘉定区的一户人家就接到了“统筹通知”,他们家的二胎妹妹上不了哥哥读的嘉定区“普通小学”了。
此普通小学非彼普通小学,这名字有点类似“有间客栈”的意思。
说是普通小学,人家可一点也不普通,在嘉定区那也是第一梯队的公办学校。创始人野心不小,意为:“吸收普通人民子弟入学,让他们获得不平凡的成绩”。
这个入学统筹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家的房产证上原来除了妈妈的名字还有10岁哥哥的名字,估计当时也是为了哥哥能顺利入学才加上的。
到了妹妹这儿,这个妈妈也确实心存疑虑,动过去哥哥名字或加妹妹的名字的心思,但终究因为改名字要加税,且对政策解读抱有侥幸心理而没去改。
结果就是妹妹被统筹了。招生老师明确地说,因为房产证上有哥哥,属于非直系亲属,所以妹妹不符合人户一致的基本条件。就算机审通过,学校面审也会把她家女儿刷掉。
好嘛,常青藤都是优先校友亲属入学,普通小学是直接把在读生的弟弟妹妹刷掉。
让我们先来看看嘉定区总的招生政策是怎么说的:
嘉定区的总招生要求对“人户一致”的定义为:1、户主为娃本人或父母;2、房产证所有人仅为本人或直系亲属。
再来看“普通小学”的招生政策:
基本跟嘉定区的招生基本是一致的,排序是按照年限来的。
注意这个“仅”字,如果产证上有其它非直系亲属,那这就不能算人户一致了。
招生政策明确划定了只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才算直系,哥哥哪怕是同父同母嫡亲的,哪怕还没成年,都不能算直系亲属,于是妹妹就上不到和哥哥同一个小学。
这就好玩了。
现在有些热门的小学需要小孩本人在房产证上加名字。可是老大如果加了名字,二胎弟弟妹妹就要被统筹,因为产证上有非直系亲属——亲哥亲姐的名字。
更要命的是,未成年人的名字在房产证上面,根本不能去掉!
为什么呢?因为这房子算父母赠予子女的,不能收回,除非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比如要卖掉房子给孩子留学之类的,房子才能买卖。为了二胎弟弟妹妹上学,去掉哥哥姐姐的名字,这显然不符合哥哥姐姐的利益啊,法律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支持父母偏心对吧?
那如果保留哥哥的名字,再加上妹妹的名字可以吗?
对不起,还是不可以的。因为招生政策上写得很清楚,房产证上必须仅有本人和直系亲属的名字,就算加了妹妹的名字,哥哥的名字还在,也是不可以的。
更何况如果是共有产权,上面有哥哥的名字,就根本没法加妹妹的名字,因为不符合未成年人的利益嘛!除非老爸老妈把属于自己的份额送给弟弟妹妹,那这就更加复杂了。
所以这个妈妈还是想简单了,这不是税不税的事情。而是根本做不到啊!
如果这对父母还想妹妹能跟哥哥读一个小学,唯一的办法是原地再买一套学区房,把妹妹的户口迁进去,但是这样一来,入户年限又不够了。
二胎家庭可真是太难了。虽然我木有二胎,还是要为他们抱声屈。就不说响应国家号召生小孩光荣,国家要给予些支持和鼓励什么的。这最基本的把两个娃弄到一个学校读书总要满足人家吧。不然爹妈光是接送小孩不就累死了?
上海滩的学区房,又不是白菜萝卜,可以左一套,右一套地买。
具体事情具体办,兄弟姐妹在继承遗产的时候不算直系亲属是没问题的,但是入学的话,还是应该把嫡亲的、未成年的哥哥姐姐视为直系亲属的,不然不就是故意为难二胎家庭嘛?
我是坚决反对把小孩上房产证作为幼升小录取第一档的。
未成年人上产证,会有很多麻烦,等于父母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挣下的学区房都没有了处置权,要处理必须等孩子成年,经过孩子同意才行。这不是人为地为亲子关系埋下隐患嘛。
幼升小、小升初已经有了不少进步
说真心话,我对上海近年来小升初,幼升小改革是非常赞成的。别的不说,奥数带来的血雨腥风已经逐渐平息了。像田雨岚这种5奥,4奥,奥到儿子疯掉的家长都渐渐冷静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校内为主,以奥数活跃孩子的思维为辅。
这样就理性多了。
幼升小也逐渐回归理性了。
家长们不用再去犄角旮旯儿找公务员逻辑题来刷,而代之以让孩子学习真正能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的项目,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写字、拼音、阅读、英语、基础计算,这总比以前没头苍蝇似的到处送孩子拼面试班强多了。
接下来,如果能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平均化,缩小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缩小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淡化学区房的作用就更好了。
一方面,小学阶段,更重要的其实不是学校,不是硬件,而是老师。进好的学校,远远不如遇到一个好老师来的有用。这一点只要通过让老师同区轮岗就能实现了。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芬兰那样,把民办学校纳入教育规范体系,给民办学校逐渐套上笼头,对公办是什么要求,对民办也是什么要求。公办民办差距不那么大,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就会小一点。
只要学校都差不多,学区房才会热逐渐消退,这样奇葩的政策就不会再有市场了。
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三年前,如果有人说今后小升初、幼升小不用拼孩子了,全都摇号了,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