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看重的是名师效应,名气效应,因为那些人似乎都是拥有华丽的外表,高深的内里,对于外界一无所知的我们来说,唯一能够判断的就是名气了,但是没人知道,也因为如此,过度成谜名声口碑的学生家长,正在一步步被这种歪风错误导向。严重的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
在教学上,非常不喜欢教孩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真正的不听话,而是家长存在教育解读的问题:
过度追求分数和看重成绩的家长,喜欢看到的是卷面的成绩,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判断的标准,尤其是对于北上广深的名校更为如此,因为优等学校所注重的方法永远都是针对优等生进行优化的一套方案,可跟不上进度的孩子该怎么办?---凉拌?
这个时候出现的是校外的培训机构,所谓推荐的名师小班课程,一个学期下来,分数的确上去了,但是为什么看到的只是分数,孩子错误的地方在哪里,不足的问题在哪里,没有解决。那为什么在补习之后,孩子的成绩可以上升了。
注意了,家长多次跟我强调:“专门研究名校的孩子”。这计划你了解到了什么?
我给大家整理一下逻辑,专门教名校的孩子,也意味着这样的老师需要长期的研究这些学校的学习方案,出题套路,出题思维。大家不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吗?都是一样的知识点,为什么一定要分名校,非名校,问题就处在出题的思维上,老师研究的是名校团队出题的思维方式,题目的难易程度,思维是一日可以习得炼成的?真正问题的根源在哪?不重要,从思维带动孩子的做题技巧。
有经验的家长是不是常有的现象--送孩子去培训一段时间,成绩上去了,家长很开心,然后介绍其它的学生也去学习报课,停止学习一段时间不去学培训,成绩马上就下来了。问题在哪?家长也不懂,就觉得孩子一离开老师,机构就失去依靠了。
重点就在这--因为我们急于补习的是看得见的部分,根源呢?不知。我换一套题目,换一个思维,没有见过类似题型,做法,结果是蒙的 。
这就跟成人大学英语的部分考试类似,老师教你学习套路就可以了比如It+n+that ,一定是强调句,一句话都不需要看,必然就是选择哪个答案,百分之百正确,的确,这样课程短时间内非常有用,但是我们只是过度一个短暂的考试知识。对此做出一个紧急预案。
即使存在套路的情况下,同学们都忘记一个重要的点:阅读,语文和英语都一样,即使其它的基础题目有一定的题库,但是阅读,从未出现过一次重复的,而阅读累占比例永远都是整个卷面的百分之30+,连基础的内容都看不懂,抽象的思维怎么去理解。
老师仅仅做到了:教你题目,做题技巧。而一切还是归咎于你到底会不会自己思考,并未能做到很好的牵引,你身边的补习老师做到了吗?
结果:还是没有解决根源的基本问题,而有些人是有语感的,怎么做?猜啊,不懂就猜,你看你那阅读能猜对的有多少,大部分的学生靠猜,30分的阅读,基本在15分左右,而真正掌握阅读能力的人,做对的概率是在25分左右。
什么年代了,还是有老师继续教学生阅读技巧:先看题目,然后从文段里划线找答案。或许过去英语题目比较简单的时候可以怎么做解答,但是现在,用类似的词问相反的问题。一些题目还要结合文段涉及简单的等式计算,结合篇幅的中心意思理解文中的主要核心。
校外的老师都把教育局出题的人当作弱智啊,就因为这么解题套路太多,的确让很多人只掌握了技能做法,而忽略了真实是不是能看懂文章。教学大纲让你学知识的目的是干什么的?是掌握知识,不是掌握做题技能的,所以结果制造给家长焦虑的环境体现了,大家迫不及待地送钱个孩子提高成绩。
结果就是,学习好的人还是很好,补课只会更好,因为他们懂得利用的是校外老师的资源技能,而实力远远高于同等补习那么并未能“开窍的”孩子。
类似这样的校外补习方式,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是不是往往让大家越学越难,越学,知识点越多,越茫然,老师最后还是告诉你:“ 要靠自己多刷题,多做题。”这是个伪命题,他有那个能力找你干嘛?可家长不懂,看到的知识结果。
或许这样的情况放在公司企业无所谓,因为大多数领导人没那么多时间看个人的过程,社会很现实,你行你就上,不行你就滚。
但是对于小孩来说,成绩的浮动一定也会给他们本心带来触动,到底是哪里出问题,自己不知道,老师知道。最终解决问题了吗?
以上结合我教学的案例来针对线上的学员也是同理,老师对于大家,任何一个人都是报备期望值,正因为如此,我才做了一对一,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希望给与的是一种根本解决问题的技能。
但是由于自己过度的关怀,很多时候也造成了大家依赖的状态,不喜欢动脑思考问题,任何事情靠着老师给与解决才能完全做好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物极必反了,但是不是这样步步紧跟,也让更多本来没有足够毅力的人距离学英语这件事的距离跟打,因为有足够庞大的力量抱怨,才出现了这个市场的诞生--英语教培的乱象。
结果大部分人被名师,名校,名课程吸引关注了,靠这些课程学成习得的人只在比例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当代商业的经济价值。(有时间可以看看成本效益)
所以为什么一旦跟商业沾上边的医疗,教育全然变味,最终我们不是在掌握知识技能,我们在投机取巧在面子上比别人更好,当被打回原形的时候,这是多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