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政策!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应试教育有救了?

背景

这几天教育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有关部门下发的一份新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调。

方案对“教育评价中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不科学做法,提出了改革总体方案。

对中小学生这一块,再次强调了“不宜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

虽说看到这份文件时,感到有些突然,但仔细一想,这个改革的方案,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前期已经有了一系列的铺垫,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经过了4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从全面落后,追赶到了如今,在很多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个别领域甚至世界领先。

我们的教育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说居功至伟应该也不过分,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

什么阶段?

正如任正非此前所说,华为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怎么办?

任正非给出的答案是:加强基础创新能力。

华为在被制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任正非前一阵做的事,是访问上海交大、复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和他们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此外,华为这几年陆续实施了“天才少年计划”,50-200w年薪招顶级研发人才。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升华为的创新能力。

华为,既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标杆,也是缩影。

40年的发展,我们也该从跟跑到并跑,逐步向领跑过渡了,国家层面的整体转型,需要的创新人才,可就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批量的了。

如何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对教育实施全面改革。

笔者(超人爸爸)认为,这就是《方案》出台的背景。

陆续的动作

开头之所以说这个《方案》不是“突如其来”,是因为此前已经有一系列的动作,为这个方案的出台铺垫了。

第一,提升大学教学质量。

去年(2019年)9月23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要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必须要主动求变。

随后,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看到了诸多高校的连续动作,取消大四“清考”,主动开除、清退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

这一动作,至今仍在继续。

现在中学、大学的衔接,主要问题在于中学太紧,大学太松,要想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就要在“出口”做文章。

未来,大学可能真会变成“宽进严出”。

第二,改进科研评价。

2020年2月23日,两部委(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主旨为:

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份文件主要的目的有二:一是培育国内的优秀期刊,与发达国家争夺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二是改进现有的唯论文至上、唯SCI至上的评价体系,把科研人员从繁重的论文压力中解放出来。

这次的《方案》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等。

这也可以看出,政策是连贯的。

第三,小升初减负了。

2019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考试招生、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提出改革意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图的《意见》,和这次的《方案》,虽然都是涉及教育方面的内容,但都不是由教育部发文,而是上升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由此可见国家对相关内容的重视。

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在下一盘大棋”。

《意见》里最重磅的一条,可能就是小升初不得再有任何形式的考试,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按学区,民办摇号。

实际上,这一政策已经在多地进行了试点,《意见》只是把其无差别地推向了全国,这说明从教育部等部门看来,“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试点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一剧烈的变革,当然引发了多方博弈,有民办学校改制公办的,有民办学校试图“劝退”学生的,毕竟,2020年是该政策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都需要时间适应。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小学的压力还是减轻了,不用那么拼命去博小升初了,家长的心态也好了不少。

2020年9月,被称为“摇一代”的学生们已经走进了初中校园,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了。

从上面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方案》的出台,前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从思路上看,也是一脉相承的。

中小学的教育评价改革

《方案》涉及到的,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小学的教育、考试,再到大学,几乎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

更多人关注的,可能在中小学。因为基础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性格和习惯,这些品质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学生的负担太重了。

举例来说,为了抢跑,超前学的现象严重,而且越来越向低龄方向发展。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高年级就学完了初中课程,初中再学高中的内容,一刻也不停息。

当然,不能否认一些学生确实有天赋、有能力去超前学,但现在几乎是在全民超前学,不管能不能跟得上,跟不上也得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超前学反倒不正常了,甚至于父母看到别人超前学的成果,会觉得让自己的孩子学体育、艺术,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到底是谁不正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固然有所谓“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何尝又和一些地区对学校的考核、评价无关?

马云说,未来三十年不学艺术,就会找不到工作,然而我们看到上图中的家长,觉得孩子学艺术是个错误,这当然和当前过度重视智育有关。

因此《方案》强调,完善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打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

怎么做呢?

这就是此前一再被提及,《方案》中也强调了的,不能只关注智育,而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当然是好事,即使重视智育,也不应该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其中,其他方面的发展,会促使孩子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格。

不过,在看到相关措施时,笔者还是有点发憷。

相关的表述大致为:美育课程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

这样其实挺好,不过问题是,体育老师都经常“生病”,“体育课程开齐开足”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美育……

还有一项举措是,要把美育纳入学业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及中考改革试点科目。

中考的科目,确实是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是十门,中考加科目,会不会又增加负担。

所以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应试的压力。

从其他方向入手减负,这么多年的效果来看,并不好。笔者个人以为,出路可能会在另一边:提高职高学生的地位和收入水平。

目前,中考的升学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一半的人被分流到职高,这个政策的初衷,应该是对应职业技术人才的缺口较大。

只有上职高和上大学没有区别,都有很好的待遇和前景,或者至少区别不要太大,所有人才不会那么焦虑。

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趋势,需要的只剩时间。

结语

《方案》已经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实目的也很简单,促进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以支撑未来几十年的创新发展。

《方案》只是总体设计,后续如何执行,仍然有赖于各地的具体细则。

不管怎么样,可以说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未来如何,取决于当下我们这代人,笔者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到开头,任正非在访问上海交大时说:

中国的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未来技术世界的不可知,就如一片黑暗中,需要灯塔。应对不确定性的确定可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中国的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 我们国家有几千年儒家文化的耕读精神,现在年轻妈妈最大的期望是教育孩子,想学习、想刻苦学习,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基础,我们是有希望的,中国是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