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女儿相处的三个阶段

有 践 行 有 同 伴 有 力 量

海蓝幸福家2021年第11篇生命故事

1

作为一名13岁女生的老母亲,在青春期的“噩梦”中,已经摸爬滚打了将近两年。

回想起闺女正式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性事件,现在还有点酸酸的。

2020年2月,疫情刚刚爆发的春节假期,有一天,闺女说:”妈妈,今天我自己睡。”

当时,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以前她也时而自己睡,时而要求跟我睡。

谁承想,从那一天起,再也没有要求过和我一起睡,我那个柔柔软软的小娃,一下就变成了经常炸毛、一言不合就分手的“青春期”的娃。

疫情期间,娃天天在家,我和家属也有段时间在家办公。

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最黑暗的阶段,可谓无事生非、鸡飞狗跳……

我看到一个个关于孩子的极端事件,自己也像装了雷达一样,孩子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他爹的一句话,都能联想到最坏的结果……

也是从那时起,我“痛彻心扉”地认识到:要改变自己了,要学习了。

今天,我总结了自己亲子关系的改变历程,分享给大家。

2

亲子关系和谐的三个标准:

1、平常如何交流:柔声细语、和颜悦色、搂搂抱抱;鼓励、认可、欣赏、倾听。

2、孩子与他人有矛盾,情绪低落时:接纳、陪伴、关怀。

3、孩子与自己有矛盾,行为不符合自己期待时:觉察和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情绪激发自己的情绪。

这三个标准当中,最后一项最难把握,我给自己的打分最低。

我是妈妈呀,看着闺女的行为不妥,怎么能坐视不管?老母亲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好吗?眼看着闺女入坑,怎么能不拉一把?

估计很多老母亲都有这种想法。

其实,这是最容易进的一个坑,被孩子的情绪带入情绪区,最后不欢而散。我在这个坑里也是摸爬滚打了N多轮,虽然也还没有出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不断地践行,好像掉坑地频率越来越低了。

分享和闺女之间的三个事件,也分别代表了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讲道理,越讲,关系越差

大概半年前,因为周末两天我要上课,需要闺女和爸爸单独在一起两天。

当时,闺女跟爸爸的关系处在水火不容的阶段,因此对于单独和爸爸在一起两天非常抗拒。

闺女说起的时候,声泪俱下,满腹抱怨,甚至咒骂,这些我都能接住。

后来,局势进一步“恶化”,她说:“我要用我前半生的失败,来证明他的方法和道理是错的!”

说到这的时候,我真的接不住了,感觉她真的就要毁掉自己的前半生去“报复”她爸。

所以不停地跟她理论,讲道理,情绪越来越激动,她也越来越激动。

有一次,我声泪俱下地跟朋友说这件事,当时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离婚,让闺女远离让她这么负能量的人。

第二阶段:给建议,越给关系越远

两周前,上学路上,闺女说学校要搞义卖,拿自己闲置的物品买卖,捐款给贫困山区。

她对这个活动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东西拿出去卖,卖东西的钱再去买别人卖的东西,循环往复,最后所有的收入都要“上缴”?

她可以接受直接捐东西,但不能理解把自己“挣”的钱捐出去,再少的钱也是自己挣的,凭啥都捐。

很多同学都跟她有一样的想法。

说到这,我有一点不舒服,评判的部分上线,闺女没有体会过贫困山区的苦,这点钱对我们不算啥,对他们可能就能改变很多,在学校还一起讨论了,这可不太好……

但是,我都没有说出来,临下车,交代了一句:“闺女,这些可以跟妈妈说,在学校可别这么说啊!”

我从闺女表情里,明显感受到了她的不舒服,因为她听出了评判,听出了对她的否定。

第三阶段倾听,需要时给建议增进关系

上周末,闺女写作业,有一项英语作业是检查一周的课外阅读积累,周一检查。她平时都没做,昨天需要补一周的,如果分布到每天,可能只需要10分钟完成,攒到一起量就很大。

闺女刚开始写就不耐烦了,想不通为什么要有这项作业,积累的东西,考试又不考,干那些没用的事干嘛!。

我一直没说话,只是听她口吐莲花,偶尔像捧哏一样说几个词,“是挺多的”“那怎么办”之类的。

10分钟以后,人家好了,开始写,心情也不错。

中间,她会问我对这项作业的看法,我就问她,“是不是真的想听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她说是。

那我说:“我的理解和看法,只是我的想法,不代表正确,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你要是不想完成这项作业,我也没意见,自己评估就好。”

她说:“不完成作业这事儿,我不干”。

我问:“那是否需要帮助?”

她说:“需要。”

然后,我帮她找了一些平时做过的课外阅读,直接把重点摘到笔记本上,并提示她老师肯定看得出来是后补的,自己要承担这个后果。

写的过程中,人家自己念叨“课外班真是个好东西啊”(很开心的念叨),终于派上用场了。

3

这三件事是我在这个大坑里的三个阶段:

从完全被带入情绪区无法自拔,到8C带着评判给建议,到带着真8C倾听并需要时给建议

反思一下,这几个事件中,她的反应是发泄情绪的成分更多,压抑了太多情绪,需要有个出口发泄。

现在,和爸爸的关系,虽然还是有点不待见,但已经能比较平静地对待他爹地“毒舌”语言。

前两天还开玩笑地跟我说:“妈妈,你说我从小到大,在家你和我爸就观点不一致,让我自己定,小学的时候,乐团团长和班主任意见不一致,让我自己定,这么恶劣的环境,你说我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就在码字的时候,接到闺女电话,说他们班义卖,第一天就卖了600多,特别厉害!回去还要收拾一批闲置物品,明天继续!

回想起来,回到当时的事件现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带着关怀倾听,当自己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先把关怀给到自己。

4

但是,实话实说,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作为老母亲,完全把自己和孩子分割开来,置身事外,真的是太难了。

所以最近,我一直在自我探索:为什么对同事、对爱人、甚至对父母,都能做到客观、耐心、不被带入,但是对孩子不行?

直到上周,我再次看《部分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了发现。

为什么在面对闺女情绪爆发的时候,很容易被带入情绪区

因为是共情,而不是关怀。

共情让我感同身受,母女连心啊,闺女的痛苦映射到我身上,因为我不能忍受这种痛苦,所以也不能忍受她在痛苦之中。

关怀与共情的区别在于,“关怀”知道对方内在也有真我,只要释放出来,就可以缓解自己的痛苦。

因此关怀是引导对方释放真我,而不是成为对方的治愈者。

看起来很清晰了,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最爱的人,很容易陷入和她一样的痛苦,针扎在闺女身上,疼在我身上。

我想所有的妈妈都会有这种感受。

有边界的爱,这种恰到好处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这种感受的背后是满满的爱,我们都是最好的妈妈,在当下,我们所做的也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都是成长!

带着这种自我负责、发现资源、调整模式、创建幸福的目标,幸福还会远吗?

编辑:王丽

海蓝幸福家静修生:婷婷

标签: 青春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