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一天到晚吟诗作对,只会看着风月掉眼泪。
这说的不是别人,而是很多人眼中的文科生形象。
按理说,文理分科只是一个学习方向的划分,跟学业能力也挂不上钩。
可是这么多年来,文科生却一直都或多或少地在被“嫌弃”着。
就拿我来说吧,身为理科生,在读高中的时候,每次和文科班的同学一起上英语课,都有一种学霸下乡“精准扶渣”的感觉。
我也讲不清自己这感觉都是从哪来的,反正我就知道全年级十四个班,文科班拢共只有俩。
你要是细品品这个比例的话,是不是就有那么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了?
这也不是我强行找感觉,因为很多人其实也和我一样。
虽然大伙嘴上都说,文科和理科平起平坐,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科生就是只会死记硬背,脑子不行压根就学不明白物理化学的那一波人。
到了大学后,在我们那所工科大学背景的衬托下,这种情况开始变得愈演愈烈。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这么说吧,就好比只要是认识了一个文科专业的同学,就不由自主地开始替他们愁就业。
当然了,这都是玩笑,毕竟文科生确实有他们的独特优势和专业能力。
不过最近的一篇央行几位学者的经济学论文,却实打实地让文科生感受到了“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文中有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
我们要重视理工科教育,避免像东南亚国家那样,因为文科生太多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结合着上下文来“翻译”一下的话,那不就是“文科生太多了会误国”吗。
虽然我更相信这可能只是措辞的问题,并没有看低文科生的意思,但是就凭这一句话,文科生还是立马就“炸”了。
而被“揭了伤疤”的他们,也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微博上把它“理性讨论”上了热搜。
我看了看热搜下的跟帖,除了据理力争的之外,更多的人都在疑惑:为什么理科生会鄙视文科生。
其实答案也不复杂。
因为你要是看完了帖子就会发现,在此类帖子下面,留言的其实大部分都是理科生…
而真要有文科生出来证明自己重要的话,立马就会有人问:文科学好了能造火箭吗、文科学好了能定国安邦吗…
至于文科生最倔强的反驳,可能也只有一句“你们班有几个女生”了。
确实,在现阶段下,最迫在眉睫的问题还是在于弥补科技的短板。
在这方面,就算是让文科生进了实验室,也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
但是文科和理科谁更重要,这个问题本身真的重要吗?
先说那篇论文里提到的,东南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全民皆文科”的东南亚国家,事实上跟整个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结构有关系。
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东南亚国家也有不少代工厂存在。
但是一地鸡毛过后,代工的生意已经早就转移到了中国,而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制造业底子,也瞬间失去了竞争能力。
就连当时泰国买的那艘航母,都被迫和停在天津鲤鱼门的那艘基辅号一样,成了旅游项目。
所以说,但凡那里有些像样的基础工业能力的话,也会催生出巨大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更多的理工科人才。
毕竟人才的培养方向,是跟就业相锚定的。
可是制造业不景气的东南亚国家,又谈何振兴理工科教育呢。
所以单纯地把问题归结于文科生太多,有可能是措辞不当造成的过度解读。
那么讲到这,我们又该怎么解释这几十年来,文科生人数一直少于理科生呢?
其实要是把时间轴拉长了来看的话,这个事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要是相比于过去的话,现在的文科生比例其实已经提高了不少。
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全国高校理科专业有接近120个,文科专业只有19个。
到了五十年代末,理科专业翻了接近一倍,而文科专业却减少到了15个。
至于文科生所占的比例,更是连10%都达不到。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下,一直到千禧年之前,我们的文科生比例都是常年在倒数前几名里晃荡。
不过这也不能说不重视文科,只能说在那个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我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培养通才,只能专精一项。
而在急需突破瓶颈的压力下,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先去大批量地培养理工科人才。
但是讲到这,文科生可能就要上火了,因为科技永无止境,合着文科生永无出头之日呗?
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刚有互联网的年代,哪怕你上的是国内的网站,似乎在话语权上,都有点被牵着鼻子走路。
比如在评论区里,网友们总是面对质疑,然后做出解释,再面对质疑,再做出解释。
之后的情况也没什么改观,因为我们除了愤怒之外,似乎根本就不会像公知那样,把道理说出个子午卯酉来。
但是在这两年,情况似乎开始发生了逆转。
尤其是在个人媒体上,苍白无力的解释逐渐减少,主动的文化输出开始成为主导。
在这些方面上,其实正是文科生的强项,也是文科生该占领的话语高地。
当然了,这个话题可能太大,回到“文科生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上来的话,还是那句话:专业因需求而开设。
这些年,在裁撤和增设的大学专业中,文科和理科都有不少。
说到底,无论你是学文还是学理,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去施展才能。
而那些非要给文科和理科分出个高下的说法,只是强行割裂下的片面之辞罢了。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