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能量的妈妈,带给孩子的永远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鹿妈
◆◆ ◆
作者 | 葡萄妈
来源 | 妈妈抱团(ID:mmbaotuan)
最近看电视剧《小舍得》时,有一幕很难忘。
一直都是班长的欢欢,在最新的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一时不能接受现实的她,回到家后嚎啕大哭。
宋佳饰演的妈妈南俪,为了安慰女儿,特意留下丈夫和儿子,自己带女儿去坐摩天轮。
看着女儿闷闷不乐,妈妈一只手搂着女儿的肩膀,一只手轻轻搭在她的手上,温柔地说: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好不好?但你得答应我,不许告诉别人,很丢人的。”
她告诉女儿:
“妈妈十几岁时,外公和外婆离婚了,妈妈每天晚上都躲在被子里哭。”
“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一样。”
“妈妈当时害怕极了,就怕一觉醒来,就剩我一个人了。”
这本是一段她非常不愿回想的事情,但她撕开父母离婚时带给自己的伤痛,就是想告诉女儿:
“只要用力坚持,坏的事情总会过去的。”
听完妈妈的话,一直不开心的欢欢终于笑着抱住了妈妈。
曾经读过一句话:“每一个好妈妈,都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妈妈身上的一些特质,有时候就像一颗良药,能够慢慢治愈孩子内心的伤痛。
妈妈的乐观,让孩子不消极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学一次期末考试,她数学考了85分,拿着成绩单回到家的时候,她很是垂头丧气。
妈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不说话,只是直接把成绩单递给妈妈,就躲回房间了。
吃饭的时候,她也只是低着头,用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
妈妈也停下筷子,伸手摸摸她的头,温柔地问:
“是不是因为成绩不开心啊?”
她叹了一口气,才说:
“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失败啊,次次都考不了满分,我以后也考不了满分了吧?”
妈妈轻轻戳戳她的脸蛋,笑着告诉她:
“只是一次考试嘛,下次咱们考个0分,从零开始,每一分都是进步。”
这番话,把她逗笑了,让她不再对这次考试结果耿耿于怀了。
还有一次,一家人计划去森林公园野餐,她期待了整整一个星期。
结果到了出发那天的早上,下起了大雨。
她看着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三明治、小蛋糕和果汁,难受得直接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大哭。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真的好倒霉,越是期待的事物,越是得不到。
没多久,妈妈就敲门进来,感叹了一句:
“昨晚让你爸跟老天说不要大太阳,没想到老天厚爱,直接附赠了一场大雨,不过目的也达到了,果然很清凉啊!”
这句话让她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虽然去不了野餐,但是一家人一起在家玩也是很好的回忆。
渐渐长大,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更多了。
但是她很少变得低落、消极,反而会积极去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正是因为妈妈的乐观,让本来无时无刻都在吸收负面信息的她,渐渐拥有了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即使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不会再为此失去希望和活力。
正如莫言的散文《母亲》里的一句话:
母亲的乐观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妈妈的乐观,会让孩子一生都生活在阳光里。
这是一股影响一生的力量,是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勇气。
作为妈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孩子产生一种悲观的思维方式。
要让孩子在面临无法控制的事件时,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妈妈的鼓励,让孩子不自卑
真人综艺《少年说》里有一个女孩,出生时就带有缺陷——唇腭裂。
为了修复这个缺陷,她做过很多次手术,扎过很多针。
但是自己的“与众不同”,终究还是成为她内心自卑的根源。
她几乎没有什么勇气主动和别人说话。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么刻意抿嘴,要么带上口罩。
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法设法遮挡自己的嘴巴。
但是妈妈一直在身边陪着她,鼓励她,告诉她:
“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小孩。”
“我觉得你就是很美。”
因为这些鼓励,她慢慢变得自信起来,不再躲在人群背后,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虽然本就不强大的内心,受到别人指指点点的时候,还是会觉得难受。
但每一段难熬的时光里,妈妈都从不间断地欣赏和肯定她。
所以,她才有勇气站在台上,大声告诉妈妈:
“妈妈,谢谢你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让我变得自信,我想争取成为让你最骄傲的孩子。”
台上的她,笑得腼腆,但是浑身上下仿佛都散发出光彩。
妈妈的鼓励,给予了孩子无穷的精神力量,锻造孩子强大的内心。
犹如铠甲一般,保护着孩子不受外界的侵扰,让孩子内心萌生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勇气。
记得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霍桑效应”。
意思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的时候,就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
妈妈的鼓励,就是在告诉孩子,他被关注着、被爱着,并传达出一种信号:
妈妈也是他们关键时刻的底气和力量。
这不仅能打破孩子对自己负面的固有评价,还能重塑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
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说的:
“有益的夸赞,能让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得出积极结论:
我受人喜欢,我被人欣赏,我很受人尊敬,我很能干。”
在鼓励和支持下成长的孩子,不仅能自信满满地面对未来的生活,还能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充满胆识和勇气。
妈妈的倾听,让孩子不叛逆
李玫瑾教授曾说:“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
强硬或敷衍的态度,往往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只有会倾听,孩子才会打开心房,我们才能读懂孩子的叛逆,给孩子最需要的爱和帮助。
有网友说,小时候经历过一件事情,让他印象深刻。
初中有一次,在学校和同学打打闹闹的时候,他不小心把同学的随身听撞坏了。
因为不想被父母责骂,他就偷偷从爸爸的钱包里拿了一百块钱,准备赔偿给同学。
还没等到第二天,父亲就发现了他偷钱的事情,二话不说就抄起一旁的撑衣杆,准备打他。
妈妈却冲过来,拦住爸爸,让他先回房间。
回到房间的他,内心很忐忑,既害怕,又觉得不服气。
没多久,妈妈就走了进来,坐在床边,问他是不是有想要的东西。
面对妈妈这么温和的问话,他一开始还很强硬地说没有。
但后来,还是没忍住开口告诉妈妈事情的原委。
妈妈没生气,只是默默的听着。
不管是他撞坏别人的随身听,还是偷了爸爸的钱,妈妈都没有指责呵斥,更没有打骂。
等他说完以后,妈妈从口袋里拿出一百块钱,换走了他偷拿爸爸的钱,笑着说:
“明天拿回学校赔偿给同学,好好道歉,下不为例哦。”
这件事情以后,让他觉得自己永远可以向妈妈敞开心扉。
因为妈妈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指责他,而是听他说,让他有机会将心事和情绪表达出来。
《最好的教育是不焦虑》里有一句话:
“管教孩子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要在内心“认同”你,和你有足够的情感基础。”
而最好的“认同”,就是倾听。
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无需藏着掖着,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分担时,他不会再抗拒你的靠近,也会更愿意接受管教。
当妈妈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平等、耐心地倾听孩子,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
“母亲的含义是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并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一个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都源于妈妈。
妈妈做过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表达的每一个情绪,会以近乎极快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渗透进孩子的身体里,并在心中生根发芽。
所以,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爱和引导、提供示范,将自己的力量转化为孩子成长中的动力,值得每一位母亲努力。
愿每一个妈妈,都能抚平孩子内心的伤痛,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妈妈抱团(ID:mmbaotuan),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如果您是孩子妈妈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妈妈成长平台
好的妈妈,永远不停下成长的脚步。
关于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