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毁掉一个孩子,催他,催他,催他……

最近接了一个亲子关系的咨询,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下面是整理后的内容

孩子的母亲说:

每周六都要和孩子爆发一次大战,原因很老套:

孩子太磨蹭。

每周六八点有课,每次七点起床,但依然迟到,虽然路程只有五分钟。

自从孩子读书后,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做一回“泼妇”,催他“快点穿衣服”,催他“赶紧刷牙洗脸”,催他“加快吃饭速度”,我在一旁喋喋不休,他却没事人一样,我行我素,慢慢腾腾。

每次,孩子都带有哭腔地说“妈妈,你讨厌,我不喜欢你了。”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

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内疚不安,但催促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从内疚变成不耐烦,最后上升为反感、讨厌,甚至憎恨父母的这一行为。

当咨询结束后:

这位家长突然醒悟地说:我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间接转嫁给了孩子,快节奏、紧迫感早已破坏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这对孩子的伤害应该很大吧,会不会留下阴影?

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处境,觉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墨迹,而且是故意而为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家一起猜猜看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的压力是什么?

强势的父母(父母比较控制孩子,惩罚,批评,打骂多的家庭)

学习的压力(作业,考试,排名,择校等等)

老师的压力

同学的压力(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列出上面4个压力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小孩,你内心有怎样的想法?

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我要快快长大,让这些大人不能控制我。

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容易走向抑郁,一般父母不改变,能撑过小学,初一就会暴露问题。

因为那时不管她愿不愿意,身体在长大,青春期的激素都在跟她说,你要听自己的。所以她非常矛盾,自己不能主导自己人生,很痛苦。

所有很多孩子开始伤害自己,自残,慢慢走向抑郁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说到这里,为了让许多读者心里好过一些,我把这个锅让社会和教育环境来背。

当下,由于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和功利思想的腐蚀,教育陷入了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误区。

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甚至更早,就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带着学早教英语、学奥数,学吹拉弹唱,又考级又考证,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每年的中高考,更是硝烟弥漫,家长如临大敌,老师每天起早摸黑忙于“填鸭”,孩子缺少多姿多彩的活动,有的只是做不尽的“题海”……

家长苦,老师累,学生更是活受罪。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

我们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毁掉一个孩子,催他,催他,催他……

每个慢性子孩子背后

都有个急家长

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的家长似乎总是同时出现。

在急性子爸妈眼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慢”,吃饭时的发呆是磨蹭,走路时突然的停顿是磨蹭,穿衣穿鞋的笨拙是磨蹭,时不时冒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是磨蹭。

其实,与其说这“一快一慢”天生不合拍,不如说,急性子的爸妈们不知不觉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双眼。

这种傲慢的本质,是自恋,是控制欲,也是不平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记得杨烁父子上《爸爸去哪儿》时,杨烁对儿子“凶神恶煞”的样子被无数网友抨击。

教育,有时候就是慢艺术,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

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去长大。

只有给足孩子时间去体验,他们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些什么。

喜欢在屁股后面催促的父母,常常会担心:如果不催孩子,孩子会不会更加放飞自我,把该做的事情搞得一团糟?

当然,可能会,但不会一直都那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也会讨厌麻烦和问题,如果知道是自己拖延导致的问题,自己也会反思和想办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内在状态。

当前有些父母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包办选择,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硬拉他去参加各种学习班。

这实质是大人对孩子生命时间的武断分配,是对选择的无理干涉,其中包含着孩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还有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选择的过程也是孩子了解自己、展现自己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好机会。

有的父母觉得如果什么都让孩子做主,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形成“网瘾”、过度“追星”和“盲目崇拜”什么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早期教育不当造成的,或者是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造成的,但归根结底是孩子不具备健全的人格、不具备正确选择自己行为的能力造成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的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

任何催熟、拔苗助长,其实后果都是不好的。

很长一段时期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出现一些认识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

这实际上是在提前催熟孩子,让他们过早地学这、学那,过早开发孩子智力,事实上却是帮倒忙,甚至是摧残孩子,使得大多数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幸福与自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道德经》第60章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简单地说,“小鲜”像是小鱼,或是一块小肉之类的。

要注意“烹”这个字,什么叫做“烹”?

所谓“烹”,是文火、细火,慢慢熬炖。

治理一个国家都要如此慢慢来,那么孩子的教育呢?

不能心急,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

利用太极拳原理,四两拨千斤,就是顺其势,慢慢来。

如果想一下子用突变的方法把它改过来,往往突变还没有变好,新的毛病又出来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解有二:

一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需要精心,火候和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二是"小鲜"像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

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前者更加强调烹饪过程,需要精心调味、控制火候,后者则更加想展现小鲜的原生食材味道,二者都是烹饪“小鲜”绝佳境界,但是如果能够有机融合,就能鱼和熊掌得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经常有家长说,“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也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们家孩子”;

更有专家学者说,“教育是开启每个人生命的钥匙”。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让孩子怎样更好地学习到知识,还是更好地成长呢?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

但是,生活方式,在这里,其实是轻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生命最可贵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写在最后:

你的第一个身份是你自己,你的第二个身份才是我的孩子。

我对你的爱没有任何条件,我不会把你看成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工具,你也不必为了讨好我放弃自尊和主见。

我希望我的爱——

可以滋养你拥有健硕身心,遇到任何人都不卑不亢,果敢坚韧和从容自在;

我希望我的爱——

可以辅佐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博学笃志、宽厚胸怀;

我希望我的爱——

可以陪伴你积极面对自己的犯错、失败,快速复原,重新再来;

我希望我的爱——

可以鼓励你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担当的生命,根深果硕,笑口常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能否成功更是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

作为父母,除了不断地付出,在付出过程中,更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平和心态,争取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不留遗憾。

同时,也要相信孩子,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终有时!

应时,待需,不折腾。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