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建议:少评些“名师”、不折腾老师们比什么都强!教师们看哭了!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名师场”,选秀场

目前,社会各界对“名师”都有着极强烈的需求。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名师”门下,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成长和发展;学校需要以“名师”为招牌对自身加以宣传,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教师希望自己成为“名师”,不只面子上好看,待遇亦会有质的不同,同时还能增加更多的工作机会;

教育管理部门希望有“名师”,因为“名师”是管理者的政绩,“名师”越多越有名就越能显示出教育管理的优秀;

教研部门希望有“名师”,这样有利于编辑发行“考研、教参、复习”资料;当地社会希望有“名师”,这样才能增强人们对教育的信心;

就连媒体也希望有“名师”,这样记者才有题材,版面和节目上才有内容……

于是各地“名师”辈出,各地各校都能看到“名师”专栏,贴上他们的照片,标上他们的业绩。当然,不同“名师“所占的位置、空间也是不一样的, 特意安排显示了教师的尊卑差异,也显示了其背后的功利取向。

眼下,多数学校想方设法制造着“名师”。有的学校设置了 “名师办公室”,出台了“名师”管理暂行办法;有的学校像选“快男超女”似的 发动学生评选“名师”;

教育管理部门也层层评比“名师”,除了形形色色的评优就是各种大赛,让教师参加赛课、赛论文、赛设计, 赛与教师职业相关的各种可赛的内容;媒体也参与其中并大做宣传,优胜者自然一举成名,更有各地屡禁不止的考试成绩排名,每年都能排出一系列的“名师”。

“名师”也按级别管理:国家级名师、省市级名师、地市级名师、区县级名师、校级名师……真是实实在在选秀场!

异化的“名师”

虽然历史上教师多是默默奉献者,但也不能全盘否定教师成名。相反,作为教师的一员,我真诚地希望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实至名归的“名师”。

然而当下的“名师”以及与“名师”相关的一些行为已然走上歧路。

这一点, 只需看看这么多的“名师”是怎样出笼的便可了然。各地各校雷同的评选标准和程序中,常用的几个关键词有: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影响,具有“全天候”教学开放能力和水平,公开发表文章,承担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具备“市学科学会常务理事长”资格,计划培养“名师”多少名,“名师”试行年薪制,“名师”办公室在区教育局党委领导下具体开展名师的评选、认定和管理工作,本办法解释权归“名师”办公室。

各种办法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三个词:功利、计划、行政,即:评选“名师”的动机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只能制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泡沫;程序是事先计划好的,给你“名师”的名额就会有“名师”产生,各校当然争着要名额;在决定是否当选“名师”上,经过一些程序之后最终由行政部门决定。

简而言之,它不是依据优秀教师内在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而是出于外在的、功利的需求。某个地方“需要”“名师”时,“我要唱戏你来演个事先安排的角色,当然会给你甜头”的戏码便会不断倾情上演。

断定“名师”是一条歧路,重要的依据是它会产生不良后果。

它对学生成长真的有益吗?这种评选直接冲击正常教学。本来,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了解学生,依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来组织、设计教学行为。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潜能各不相同,评价教师应该依据他的教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有效影响的大小来决定,而非教学成绩。

仅依据教学成绩评价教师,使教师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得不采取应试、填鸭、强迫式的教学方法来凸显教学业绩。这种评选造成了多地多校忙于作秀,忙于上公开课,忙于开会评比的恶劣现象。

它对教师发展真的有益吗?现在的“名师”评选在价值上存在误区, 很多教师追求“名”而忽视“实”,追求外在而忽视内在,目光盯着各种优胜的标准而非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

依据现在流行的量化标准进行“名师”评选时,不仅有可能对一般的教师产生误导,也可能断送那些被评选出来的所谓“名师”的前途。

因为他们大多还未达到“名师”的境界,还处在成长和发展之中, “名师”的光环使他们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自主性,断送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这样的评比让教师间关系恶化、协作困难,大大动摇了教师安身立命的根基,破坏了校园的教育氛围。

被冠以“名师”的人经得起时间检验吗?“名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职业发展与生命成长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化教学成绩的过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学成绩的量化只是成为“名师”必备条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表面的外在的部分。若评选“名师”流于表面,就会导致学校和教师把作秀般的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部,把写论文作为教学研究的全部,把题海般训练所得成绩作为教育的全部。

这样做亵渎了“名师”的称号,不出数年,“名师”们便会原形毕露。

有些实地调查更让人吃惊。有些学校的“名师”只是工具,是漂亮的装饰品,只在领导检查考察时出现,在公开示范时出现,在校际活动时出现,在为学校争取资源时出现,也就是说, “名师”实际上很少或干脆不从事教学工作。

大量的教学工作由那些没有名的教师做,这些教师即便是做了实质性的优质工作,也不能名正言顺地得其名。简言之,“名师”已经异化。

至善乃“良师“

中国教育正经历一个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 而“名师工程”却将它引上了歧路,这与整个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直接相关,只有“悬崖勒马”的呼声远远不够。

于是我只能告诉那些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教师、教育工作管理者:摆脱对“名师”的盲目追求,做一名实实在在的“良师”。“良师”不只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由每个人自由探索的路径和广阔空间。

“良师”是相对的,对我来说是“良师”,对你未必是“良师”,所以, 师生两者互动互促互进的效果是评价“良师”的核心关键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良师”是要通过实践来体现的,不能由静态的品行和能力评价就得出结论。真正的“良师”不仅学问高、能力强、品德好,他更了解学生,有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良师”。

因此, 只要教师潜心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仍是“良师”,相对的,即使教师的各种素质过硬、有类似“名师”的荣誉称号,但心智却游离于学生之外,也不能算是“良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人是否能成为“良师” 在于对学生的爱与关注,它能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激励教师不断前行;一个人是否能成为“良师” 在于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里有众多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求解的过程便是教师的成长过程;一个人是否能成为“良师” 在于他能否形成深厚的人生积淀。真正的“良师”,会通过理性的判定确立自己成长发展的路径,绝不外骛于一时的名利得失。

还是少一些虚头八脑的“名师”,多一些实实在在的“良师”吧!给老师们一份干净的空间,一个安静的书桌,比什么都强!

来源:必记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痛心!上饶市3名少年溺水身亡!五一假期这件事家长别麻痹!速转!

浙:义务教育教师人均17.5万;赣:促进教育督导“长牙齿”

2021-05-02

大变化!江西省教育厅重磅发布!赶紧转发

2021-05-01

重磅!2021全省优秀课例展示已经开始!每门学科13节!这些学科可以参加!速看!

2021-05-01

“五一”期间,江西这些东西都免费!

2021-05-01

重磅!教育厅27届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来了,智慧作业新变化……

2021-04-30

关于举办江西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的通知

2021-04-30

重磅!省电教馆2021工作要点发布!优秀教师资源展示、空间评比活动……这些活动可参加!速查看!

2021-04-29

立足江西,放眼全国,更多教育资讯请关注“赣教E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