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燕老师职称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充斥了否定教师职称制度的言论,好像教师职称制度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诚然,在教师职称的评审过程中,出现了不公平,甚至出现了暗箱操作的现象。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区别于普通工作人员,是对教师专业技术的一种肯定。针对近年来职称评审中出现的问题,国家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实行倾斜。由于中小学教师人员数量大,而高级职称的比例小,特别是小学阶段,要评上高级职称,更是难上加难。
但由此就否定甚至要取消整个职称制度,那一定也是因噎废食。因此,作为教师,要理性对待职称评审。
一是改革评审,更显公平合理
对于政策层面,教育部已经多次强调,要废除唯学历、过分重视论文、课题等评审标准,重视课堂教学水平和业绩的评估,向一线教师倾斜,说明在政策层面一直在为一线教师考虑。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老师在针对职称制度时,有这么大的怨气,我想,名额过少是主要原因。工作认真、一贯兢兢业业的老师,教龄15年能解决中级职称,教龄30年能解决副高级职称,那对一线教师而言,职称有了盼头,更利于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不让老实人吃亏,这样就更为公平合理一些。
至于荣誉要求,笔者认为在评审过程中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或者只能占很小的比分,因为荣誉的评定,在学校层面,确实有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还有就是高风亮节的教师,平时不争不抢,结果关键时,因为荣誉问题而卡住。把荣誉分值降下来,甚至取消要求,更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安定团结。
目前为止,最大可能出现问题的是学校推荐层面。焦作十七中的姚燕燕老师,就是认为学校推荐环节存在不公平、不公开的问题,所以规范学校推荐环节的公平公开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点,对学校的推荐要有指导性要求,对学校的方案要有审核机制,对学校的推荐过程要有全程的监督,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
二是拉近差距,提高教龄比重
在大家议论比较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职称与工资挂钩。要将职称与工资脱钩,那是不现实的,不然职称评审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解决名额的基础上,拉近差距才是现实的。在设计工资制度的时候,适当缩小职称薪级差距,提高教龄比重,不因为职称而与同教龄的老师在工资待遇上拉开过分大的距离,让教师的心态趋于平和,也更能激励教师终身从教的热情。
三是对照条件,努力达到要求
从教师个体层面上来说,职称评审的条件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既然想参评,就要按现行的政策来做,在规则之内去努力,而不是在规则之外去诉求,毕竟规则不是那么好打破的。从学历、业绩、教科研等方面着力。
其中,有部分老师最有意见的是教科研,认为教科研作弊的现象严重。但不能因为有人作弊就否定了教科研,正如不能因为高考有人作弊就否定高考一样。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科研也体现了专业水平。教师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解决问题,这就是教科研。不要把教科研想的那么神秘,实际上,有思考的教师每天都在做,只不过没有从中去提炼、上升。因此,笔者建议反对教科研的老师不妨去实践一下。
四是淡泊洒脱,豁达面对人生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分子,要有一种淡泊洒脱的健康心态。工作和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职称问题也是如此。对照条件,弥补不足,曾经努力过,即使没有评上职称,自己也无愧于心。毕竟,好教师是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家长的心中和同事的心中,而不是由职称来体现的。对待职称问题,大可以豁达一点,这样也利于身心健康。
结语
取消教师职称制度,并不能真的如有些人所言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毕竟有“大锅饭”的前车之鉴在。关键要思考地是,如何做到更公平合理,让职称制度更体现出其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意义。其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评审标准也一直在向一线老师倾斜。笔者真诚地希望,那些默默奉献了30多年的老教师,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前,都能实现自己的职称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一路随行。点个关注吧。也欢迎您的评论、留言、推荐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