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转行育儿,被家长“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语录,管用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长们的朋友圈内都流传着各种标着“李玫瑾”的育儿公众号,每篇文章阅读人数轻轻松松10W+,视频的播放量也高得吓人。随便一个平台都有以搬运李玫瑾的育儿观点吸引流量的账号。大家也对李玫瑾的育儿观点不能再赞同,甚至认为“先学过李玫瑾教授育儿的课才有资格做父母。”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广大父母誉为育儿宝典的一条条视频现在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喊停,李玫瑾语录遭到了质疑。李玫瑾是谁?

说起李玫瑾,人们大都是通过三起案件认识的这位教授,分别是2004年的马加爵案,2009年的北京大兴灭门案和2010年的药家鑫案,通过做客央视并点评这三件轰动全国的犯罪案件,李玫瑾教授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对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颇深,这也是她被邀请点评这三个案子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的教授,李玫瑾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誉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第一人”,出版的著作《犯罪心理学》也得到业界的深度肯定。连李玫瑾本人也没想到因为做客央视点评了这三桩著名案件,各大电视台邀请自己去做关于育儿方面的讲座,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育儿观念竟被如此多的人追捧。

育儿宝典初形成

由于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着透彻的研究,李玫瑾教授对育儿方面有着一套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在不同的讲座上,她也很乐意向父母们分享自己的育儿方法,将自己多年研究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实际相结合给那些对育儿无从下手的父母们最真挚的建议。

比如: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要不要打?李玫瑾教授会说:该打还是要打的。要让孩子吃苦,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越好。不打不骂克制任性”的方法论。

这些观点,家长乍听起来,会觉得特别有道理,一下子戳中了自己多年的育儿痛点,很有共鸣,甚至被一些学校领导追捧,纷纷转发至家长群。一时间李玫瑾语录风靡家长们的朋友圈,家长们都视若珍宝,恨不得每天三遍的学习,希望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李玫瑾在不同讲座中的录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流量。更有甚者甚至试图将李玫瑾语录做成一个品牌,且不说这一切是不是李玫瑾教授自己的意愿,有没有侵犯李玫瑾教授的个人权利,仅凭短短几十秒、几分钟的只言片语就给家长营造出看完就能教育好下一代的氛围,李玫瑾语录逐渐被传奇化。育儿宝典跌下神坛

广受中国父母追捧的李玫瑾式育儿法在近期却接连被网友抨击,舆论风向也是一股脑的倒向对立面,昔日李玫瑾语录有多受追捧,如今就有多少人反戈。

其中最饱受争议的就是李玫瑾经常提到的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训练出种种能力。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家长要是真的实施起来,结果却是治标不治本,这些方法对儿童的影响也被质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育儿本应是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李玫瑾教授的种种理论都在将孩子变为一个为家长所控制、利用的工具和附庸。这也是现在她的育儿方法最令人诟病的一点。

李玫瑾教授出生、成长在那个艰苦、动荡的环境里,很容易将苦难正常化,甚至美化苦难,对于在那个年代里的人来说,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接受。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几十年的发展让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无法想象曾经的苦难。

在历经苦难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眼里,认为苦难锻炼了自己,成就了自己,从而认为年轻一辈也要向他们一样吃苦才能获得成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带着这样的成长背景,李玫瑾的教育思想不免呈现出一种刻意的给孩子“制造苦难”的特征。虽然她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只重视智力教育是种误区”“抓教育的关键是要教育父母”类的教育口号,这在当时的教环境中是很先进并且十分难得的一种教育新观点,可惜与之配合的教育方法却还是原来那套。

如果仔细看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观,我们很容易发现李玫瑾育儿宝典受到广大家长追捧的原因离不开她站在家长角度看问题的育儿观念,一下就抓住了家长们教育孩子时的痛点。

可怕的是,在家长们一边利用制造恐惧来把孩子塑造成顺从、听话、毫无主见、讨好父母的样子时,却一边又斥责孩子不独立、不勇敢、没有创造力、不成“人”样,而家长们还浑然不自知,沉浸在自我感动里久久不愿醒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李玫瑾教授的言论在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当她点评“李磊灭门案”时提到“孩子一定要自己抚养,不要交给保姆和老人,否则等到孩子青春期,你就真的管不住了。”看起来李玫瑾是在呼吁父母亲自抚养孩子,可目的不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为了获得控制孩子的“心理资本”。如此内核的育儿宝典终究站不住脚。育儿更是育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李玫瑾的各类视频里,教家长们如何管教孩子类的视频播放量、热度最高,最低的则是那些李玫瑾教授告诉家长要自我反省、提升自己类的视频。无独有偶,在市场上种种类型的育儿书籍里,育儿的方法越多,销量便越高,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

出于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寻找外因而非反省自己。自我否定,会使人感到挫败、沮丧,而这种感觉会让人的身体分泌出一种“抑郁激素”,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大脑机制会本能地让人拒绝“承认错误”,以便让人以“自以为轻松”的方式活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教育孩子万不能如此,若是向从前一样,对不顺着自己心意的孩子吼几嗓子,甚至拉来打一顿,让他们能快速地顺从自己。长此以往孩子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家长们便四处寻找“名师”,寻求管孩子的妙招、最好是一次就见效的那种,更有甚者直接将孩子扔给所谓“名师”或管教孩子的学校。又有几个家长会承认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呢?

说起育儿,家长们经常很早就开始给孩子规划人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仍有家长会陷入很多“莫须有”的焦虑。为孩子的未来充满担心,认为孩子只要怎样怎样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因此对待孩子便愈加严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首先家长们应抛弃传统的投资收割心态,不能将养育孩子作为对自己的一种投资而是想要陪伴一个新的生命走一段人生的旅程;其次,“改变孩子的唯一途径就是改变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是其他教育方法无法匹敌的,家长们应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最后,家长们应放弃所谓的“捷径”,捷径看似光鲜亮丽可是背后的黑暗又有谁知,只有不走捷径的教育,才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