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你在经历最公平的战场高考之后,进入了大学校园,无数的学姐学长老师都会告诉你大学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小版……
缩小版的社会,是学姐学长乃至导师告诉你的,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多都是别人告知的,于是你或许从此换上了另外一层新的面孔。很多人推荐你加入学生会,推荐你要去酒场上历练,告诉你男孩子要学会抽烟等等这些消息,或多或少你汲取了很多。你或许等到毕业后才忽然恍然大悟。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鸣教授曾经有这样一句惊人的言语:我的研究生招生一概不要学生干部。张教授的理由很明确,他认为高中纯洁的求学之态如果被贪图功利的杂念所污则不利于学习。张教授曾经亲眼经历过一个学生为了争取学生会主席突破了一些“不道德”的人性底线,进入学生会的同学大多数会变得趋炎附势起来。
张教授或许有自己的想法,但做了学生干部的人就真的有问题吗?
大学生干部一般指的是这几种:
班级学生干部
院系学生会干部
团支部学生干部
社会组织或校园组织学生干部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张教授的拒收应该是特指学生会的学生干部,读过大学的一般或多或少都知道学生会主席、各部门部长的能力和事件。他们或许是学生之中组织能力的佼佼者,但他们大多在学习专研方面弱一些。人与人性格各有不同,问题也就不尽相同。
考研是基于学术研究的,是纵深求学的一种经历。这是需要志纯之人的,如果考研是为了领导别人,则意义不大。
学生会干部毕业后大多出现短暂失落
从很多数据和故事中我们都能得出结论,就是当初的学生会干部在一进入社会都会经历滑铁卢。他们或许在毕业的时候踌躇满志,但社会终不是校园,在校园表现出来的“官架子”不复存在,与之换来的更多是底层踏踏实实的工作。社会更需要踏实负责的人,其次才是拥有组织能力的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历练基础才能锻炼其他。
不过学生会干部大多会快速理解到社会的不易,经过短暂的碰壁后又重新实干起来,如果不偷奸耍滑的话,未来可谓也是光明一片。
学生会还是挺锻炼人的
张教授的观点或许有些极端,但是他的深层意思是说学生会干部情商很高。
一般大一就可以加入学生会了,入会后从干事开始一路到部长再到大三成为学生会主席。自己有可能经历过统筹举办校园活动、去外面拉赞助谈合作、帮老师处理办公事宜、经常发起和主持会议等等。这些事情在社会中的确是有用武之地的。
牛人——既要做学生会干部又要考研考博
真正的牛人是多面手。情商和智商都是众里挑一的,既不会落下学生会的考验,也不会错过学历提升的学业。这样的学生会干部才是最值得大家所称道的。大学生的未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发展:学历提升、考编制、私企打拼、创业。每个人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打算了,这面临的是自己未来的生计问题。
您觉得学生会干部是优秀的么?您身边遇到的学生会干部是怎么样的,欢迎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