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俏俏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调座位,一直是老师为了更好保持班级纪律,班级风气的常规操作。
而众所周知,按身高、成绩、视力来排前后排,是调座位时的总体规划。
但你要明白,你的老师也曾经是学生,那些有关于调座位的弯弯绕绕小心思,又怎能逃过老师的五指山呢?
于是乎,成绩好的同学期待学霸区的待遇。学渣同学呢?则向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可在老师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大家发现调座位后,后悔不已的大有人在,满意的人寥寥无几。
这是为啥呢?因为在调座位这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套路满满。
比如,本想离男神女神近一点的,却发现你俩的距离隔着无数个同学不说,还有老师虎视眈眈的全神贯注。
但调座位这事,说来也是有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班上有某些角落,属于被老师放弃的地段,可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并不能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而关于自家孩子在班上的座位顺序,家长也是有无数个小九九。
凭啥他家孩子的座位那么好?凭啥我家孩子要坐最后?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老师心烦,家长无奈,学生一脸懵。
“调座位”这个神奇的操作背后,牵扯不清的师生关系,以及引发的家校不和谐因素,终于教育部看不下去了,要出手了。
近日,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其中在文件的第十二条中,明令禁止“刻意孤立”学生的教师行为。
所谓的刻意孤立学生,指的是教师具有主观性的针对学生,以及因为学生一多就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主观行为让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也是议论纷纷。
拍手叫好的家长,觉得这样孩子能够得到一致的认可,对孩子是百里无一害的。
而有的家长觉得这个规则比较模糊,而所谓的主观性刻意,也难以定义。
也有人觉得这样对老师来说,今后的来开展教学工作上,会更加困难重重。
而刻意孤立学生的行为,我们渗透到最简单的“调座位”上,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也有不同的解读。
毕竟在一个教室里,每个座位区域都是有不同的公用。
比如有休闲娱乐区的学渣专属座位,有至尊学霸区等种类繁多的座位区域。
一个班上学生众多,每个学生的个性又各有不同,于是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规范化,是会单独给某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给予特别优待的“座位”的。
可这样原本出于好心的调座位,竟然被这样解读,你说老师的工作有多难。
“座位令”一声令下,老师自然是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来。
可试想若是一个教室里,每个座位都按照家长或者学生的意愿来调座位。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究竟是如何得热闹非凡。
两个关系很好又谈得来的学生终于坐到一起了,那肯定是争分夺秒地在和同桌交流去了,至于老师上了啥,谁还记得?
小红和小强刚看对眼了,正缺少机会发展,没想到竟然同桌了,这下子小纸条都不用传了,真是不辜负青春好时光。
原本上课就不老实的学生,这下子更是找到了发挥的余地,不但和同桌玩,就连前后都不放过。
如此一番充满民主的调座位后,这样的课堂哪个老师能上得下去课。
久了,不但影响班级纪律,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个人发展。
所以,在调座位这事上,即使老师的套路不少,但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那些想通过调座位,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学生,那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既然这个“调座位”令让老师的工作陷入了被动,从而影响班级影响学生,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个“座位令”时,一定要懂得变通,而不能让其变成了鸡肋,让老师工作难以展开。
当然,这个“座位令”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可以促进同学时间更多的沟通,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但一些优秀的学生会被影响,一旦有意志不坚定者,很容易会被带“歪”了。
一个“座位令”竟然能牵扯这么多的事情,希望大家在看待这件事时,要懂得求大同存小异,共同解决“调座位”这事。
今日话题:关于“调座位”,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育儿干货,输出教育观点,期待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