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那个时代的产物,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笔者之前写过几篇关于学校教育,家校配合等问题的文章,不禁想来,这么多问题,其根源在哪里,是否有其共性,思来想去,发觉,无法避免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教育产业化,举个例子,原来我们读的小学就叫什么小学,可现在变成了某某教育集团什么小学了,由此可见,教育集团化了,产业化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她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及党的十四大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同期,教育界围绕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学校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人开始谈及到教育产业化问题。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当时我国内需不振、财政和货币政策难以启动消费市场,供需平衡严重失调,致使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加之受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强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教育产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至此,我国国内开始了一场关于教育产业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教育产业化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供给严重不足而产生的对于单一的财政视角的改革,或者说是一种“经济主义路线”的改革,其主要动机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兴奋点围绕着创收、经营、转制、上市、产权、市场化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而缺乏对教育公平、教育品质的关注,经济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教育话语,简而言之,就是为了逐利而丢失了,至少是忽略了教育最应该关注的品质,公平,质量等本身的教育含义,而且往往在2者产生矛盾的时候,可能会舍本逐末的去追求经济效益。

当然,笔者不知道目前教育经费是否仍然紧张,就整个教育体系,如果说是考虑其产业化或者是市场化的角度来说,一定依然是紧张的,毕竟没有哪家企业不是以逐利,逐大利为根本的,那么,试问教育产业化何时会终止,或者说,我们更应该把教学公平,教学质量,教学意义摆在经济的前面,只有在教育主体含义做好的情况下,再去考虑她的经济效益,毕竟教育不是一个盈利组织,至少首先不是一个盈利组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求大于供给的精英向事业,而什么是市场化产业化,市场化讲究的是供需平衡,要把天然需求大于供给的东西搞成供需平衡,可能吗?这是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所以,从一开始教育产业化就是不对的,至少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完全不能产业化的,如果是因为经费,如果是因为各种原因,那么我们可以想办法来解决,但如果是要舍弃教育的初心,舍弃教育的本身意义去追求所谓的创收,经营等,真的是无法想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意义何在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简要谈谈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和危害:

1. 破坏教育公平,穷人的孩子更加上不起学了,辍学率升高了。

2. 上等阶层有钱有权,受到的教育越好,学历越高,就越会继续占据社会上层,这就加剧了阶层固化,形成社会愈发不公的恶性循环。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社会不公。

3. 教师也逐利,助长拜金主义,把学生当摇钱树,在课外的收费补习班才教重点。这样的言传身教,学生看在眼里,将来长大还是会继续带坏社会道德风气,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大学疯狂合并、改名字,贪大求全(因为这样招生多,经济收入也就越多),面撒的太广,太追求综合化,反而不利于提升专业方面的教学水平。

5. 教育资源在地域方面的分布不均,集中在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教师也都想出来,导致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下降了。这同样会加剧阶层固化。

6. 教育产业化一个显著的危害是让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真正的职业化了,其实现在好多的教育问题是显化在教师这个层面的,试看看现在的老师和20年前的老师的对比,现在的小学学习教育和20年前的教育对比,家长的参与程度,老师的变化,口碑,校外辅导的状况等等

7. 其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综上所述,我们真的应该把教育产业化停停了,至少是在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教育的公平,教育的质量,教育本身的含义的情况下,才能去考虑一些经济因素,经济追求。

当然,笔者也就是一小老百姓,只是,对于教育这一方面关注的多一点,尽管人小言微,但也是想试着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正如某平台的言语,“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言语权,即使再弱,也应该发出自己的一点光,未必能照亮所有,但总是希望能让那点光不断地不断地传递下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