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快乐教育背后的真相和阴谋是什么?看完绝对刷新你的认知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不少词语遭到污名化,从褒义变成贬义,比如:公知、女权、圣母,其中快乐教育也是被污名化的名词之一。

快乐教育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倡的。

作为快乐教育的创始人,赫伯特·斯宾塞先生曾说:

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这个观点,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快乐教育与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一样,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

单看快乐教育的定义,一点毛病没有啊。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在自己侄子身上实践后提出的,在他坚持“快乐教育”的理念下,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而且他也不是书呆子,长大后在个人生活与学术成就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了非常著名的生物学家。

那么大家反对快乐教育,到底是在反对什么?

近几年来很多人被制造焦虑的国内自媒体带偏,误认为快乐教育就是放任自流,对孩子听之任之,什么都不学——这是对快乐教育的最大误读。

快乐教育的核心是“遵循心理规律和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是“使用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也许家长的初衷都希望孩子快乐,却因为不懂教育,让孩子走向了不快乐。

《小舍得》的学霸子悠,因为妈妈从幼儿园开始就逼得太紧,在面临小升初压力的六年级终于爆发了,再也不愿意去上奥数培训班,成绩也一落千丈。

田雨岚以不去上培训班就没收他养的最喜欢的微生物威胁他,气得子悠干脆把瓶子狠狠地摔碎在地。

子悠热爱踢足球,却被妈妈以学习时间紧迫为由取消了...

欢欢在被南俪鸡娃后,也一样崩溃了,亲子关系一度破裂。

两个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发出拷问:为什么妈妈一看到我玩得开心她就不开心,我一玩得高兴她就喊我去做题、背单词,妈妈真的爱我吗?妈妈真的希望我快乐吗?

好像孩子玩得高兴了,学习成绩就会马上下降似的。只要看到孩子没在学习,就觉得是浪费时间。

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读初中的一次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初三的时候我们学校周六也开始补课,从早上一直上到下午3点多。本来就短暂的周末变得更加珍贵了。

某个周六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背着书包在操场上追逐弹力球玩儿,才玩了几分钟,因为笑声太大引来了班主任,她对我们发出怒吼:”笑什么笑?有什么那么好笑的?不许玩了,赶快回家做作业去!

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老师看到我们笑,看到我们放学后玩得开心会那么生气?周末放学后难得的休息时间,难道不可以开心地过吗?她跟快乐有仇吗?

似乎在有些人眼里,快乐就是和教育对立的,两者不能并存,一听到快乐教育,就迷之自信地声称”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是从小受到”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的洗脑,不知道有更快乐的学习方法吧。

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事实上,近几十年来教育学界最热的研究方向正是”如何让学习不那么痛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都在致力于寻找和探索更有效、更快乐的学习方法。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素质教育、项目制学习、小组制学习、及时奖励机制等等,以及借助多媒体打造多感官学习体验,如现在设计得非常有趣的APP视频课程等。

就拿肉眼可见的练习册题目设计来说,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有趣。每当看到悠悠的练习册,我都特别羡慕她,难怪她做作业的时候总说太好玩了!这么生动又漂亮的练习题,我恨不得自己做起来。

这周在学习认识钱,给钱涂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要求孩子们自己画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德国练习册自古以来就这么有趣吗?当然不是。连德国妈妈们也称,她们小时候做的练习册远不如现在设计得这么有意思。

我在《德国老师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竟是在课间休息时悄悄完成的》中分享过,悠悠的班主任趁着孩子们吃早饭的时间,以”茶话会“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当众发言,培养表达能力。

甚至吃午饭的时候,托管班的老师还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无时无刻不是教育,可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学习“。

殊不知,德国老师在大学接受训练的时候,会花大量时间在快乐教育这个课题上,因为需要很多不同的创意和理论才能将枯燥的知识点包装成有趣的材料让学生学习。

再举个例子,学凑十的时候,老师把加起来等于10的一对数字称为“相爱的一对”,用一颗心的两半来表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学元音字母的时候,老师把a,o,e,i,u叫做“元音国王”,上面带两点的ä,ü,ö叫王子,那两点就是王子的王冠,元音字母组合也叫相爱的一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学10以上的加法时,会和10以内的加法对照着学,4+5=9是小矮人, 14+5=19是巨人,用孩子更能听懂的趣味语言解释数学概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才是快乐教育的真正意义: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是快乐的,并非放纵孩子什么都不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得知子悠出现心理问题后,田雨岚好像被人打了一巴掌似的震惊无比。她一次又一次地发问:”这么多年我陪在子悠身边学习、陪他跑培训班,孩子累,妈妈不也陪着他累吗?我付出了这么多不都是为了孩子好,我做错了什么?“

错就错在,对教育的理解太狭隘。

不是只有刷题,才叫学习;

也不是只有学习,才叫努力;

更不是只有努力刷题,才对孩子有好处。

像子悠那样从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做题的苦行僧式学习,是效率非常低下的学习方式。大脑根本没法做到那么长时间的专注,一不专注,思考速度和记忆力都要打折扣。

子悠喜欢踢足球,为什么不允许他去踢足球?踢足球的价值比不上刷题吗?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感叹过,德国小学哪怕一周只上两天课(受疫情影响),也一定会在这宝贵的两天在校时间里给孩子们安排体育课。

之所以把体育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还不是因为运动的好处实在太多了,说都说不完!

且不论运动对自信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体格和视力的帮助。就拿鸡血妈最关心的学习来说,运动本身就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专注力、记忆力、增强大脑抗疲劳能力、让思维变得更敏捷。

《英国医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只是短短地进行10-40分钟的运动,就能提高专注度。

所以,下次再看到孩子不专心学习的时候,与其打骂,不如放TA去运动半小时再回来继续学。这不是佛系,也不是放纵,而是尊重脑科学,提高大脑学习效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网上搜索“快乐教育”会出现无数的“西方快乐教育是阶级固化的工具”、“快乐教育的阴谋和骗局”,口口声声西方快乐教育是给穷人懒人的,精英都在拼命学习。

这些文章还喜欢拿出吓唬人的数据来混淆视听,比如:“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间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这种说法其实是玩数字游戏,拿最好的私校和最差的公校比

事实上,每年进入牛剑的中学,排第一位的是威敏公学 (Westminster), 排第二位的是伊顿公学(Eton),这两个的确都是私立。

但排第三位的是Hills Road Sixth Form College,它是一所顶级公立学校,每年都会送几十名学生到牛剑。

而英国2000多所私校中,绝大多数每年只能送一两名甚至无人到牛剑。按照同样的套路,我也可以说Hills Road Sixth Form College公校每年送入牛剑的学生比100所私校还多...

中国家长们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以为牛津剑桥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私立学校。

这绝对是错觉,根据官方数据,每10位牛津剑桥的学生之中,有6位来自公立学校,4位来自私立学校。

在德国,私立中小学和英美比就更少了,占比约10%,根本不成气候。

而且,平均学费一年才2000欧,随便一个工薪阶层都付得起,跟高端贵族不沾边。最终考入大学的学生90%都毕业于公立高中,很难笼统的说私校优于公校。

所以,网上流传的“西方公立学校都在放羊,私立学校才抓学习”这种说法既片面,又狭隘,完全是危言耸听!

国外的学校放学早不是为了放羊,而是为了留给学生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时间花在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因为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不可能把学生们都留在学校做统一安排。

私立学校放学晚,那也不是把孩子们都留在学校做作业到下午五六点,下午的大部分时间都安排的是兴趣班和社会活动。上公立学校的话,下午时间也可以自己出去上兴趣班和参加活动嘛。

再说,国外公立学校真的轻松吗?德国小学和国内比是挺轻松的,因为孩子们没有提前学的压力,但是从5年级进入文理中学后,课程难度会陡增,课业量加大,淘汰率贼高,就算进了好中学,跟不上也得被刷下来去低级别的学校,没有轻轻松松考好大学这回事。

小学的慢,是为了之后的快。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本来就应该以玩中学为主,往后逐渐提升难度和力度,大学最累最难毕业。这样总比前期学得累死累活,到了高考后撕书,大学沉迷游戏随便混个文凭要更加科学吧?

咱们国家现在大力减负,幼儿园禁止教小学内容,小学教育游戏化,咱先不谈具体执行情况如何,中考高考该如何改革,至少大方向上肯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如果能执行到位,受益的是全社会的父母和孩子。

无论国内国外,精英重视教育没错,但精英的孩子究竟如何努力,很多人就不得而知了。你看比尔盖茨鸡娃了吗?马斯克、贝佐斯逼着娃从早到晚刷题了吗?

在《小舍得:蒋欣鸡血妈给孩子同时报5个奥数班?不懂教育规律报10个也没用!》一文中我谈到了企业家族不用像田雨岚那么鸡娃,马上就有人把我的话解读为“不用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说明还有很多人受到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根本不知道除了上奥数班刷题,还有什么其它的努力方法。说句大实话,田雨岚式鸡娃才会加剧阶级固化吧?明明真正的精英们都在采取快乐教育啊!要不为什么国内的顶尖精英都把孩子往国际学校送呢?快乐教育不是阴谋,某些鸡娃号们天天说“快乐教育是阴谋“,通过制造焦虑获得流量才是最大的阴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