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可爱懂事的孩子,但也有很多自私任性的孩子,做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因此,“任性”的行为,也是一种在孩子们之间,常见的品德性的问题行为。一般来说,任性的孩子往往都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做事不知道收敛,无论什么事都要随着自己的心愿,想干嘛就干嘛;如果一些事不能轻易的如自己所愿,就往往会做出抵制,甚至强烈的反抗成人的要求,表现出一种完全由着性子来的思想行为。比如,邻居家这个叫小立的男孩:
读4年级的姐姐,平时很喜欢画画。于是前段时间,就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儿童绘画活动比赛“,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三等奖。爸爸妈妈知道自然十分高兴,就买了一盒装饰得很精致的画笔,作为奖品送给了姐姐,小立见了非常不悦,竟然将自己的书包往地上一摔,气呼呼的说:”我要也一盒这样的画笔,不然我今天就不去上学!“
”下次给你买一盒,今天你先去上课。“妈妈说。”不行,我马上就要!现在你们不给我买来,我就不去学校。“小立说完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起赖来了。无论妈妈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不肯去小学,这是他一贯的性格。
1、孩子任性为哪般?都是这种“无成本犯错”的教育方式惹的祸
说起孩子任性的脾气,其实,大多数都家长造成的。因为造成孩子的任性的具体原因,就是家长平时对孩子太宠爱太娇惯了,甚至是百依百顺。所以,孩子任性是由于平时家教的起因,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家长过分溺爱,是孩子自私与任性的最大根源。
生活中,有很多长辈家长,总是把孩子视为珍宝,不但不舍得打骂,还总是要什么给什么,甚至不顾一切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且,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还往喜欢一切包办代替,结果,使孩子发展到了成人无法控制的程度。那么,这种“无成本犯错”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耍赖的个性行为,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耍赖。
2、孩子任性怎么办?5个原则,帮孩子改掉坏毛病
生活中有好些家长,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缺乏应有的管教,觉得孩子还小,任性一点没多大关系,甚至有的家长还盲目的认为,孩子”耍小性子“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在外面与他人相处时,不会吃亏。殊不知,那些从小任性的孩子,长大之后,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到时候你再教育他,他更加会当作耳旁风,而我行我素,甚至还会走向犯错的道路。
因此,面对这类任性的孩子,家长不要再袒护下去,应要对其立即对进行有益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首先,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长重视起来,并且从此严格对待。为防止孩子形成过分的任性脾气,从小时候开始,就要切忌娇惯。要知道,家长的娇生惯养,是孩子形成任性行为的温床:
原则之1.对孩子的管教要一致
其实,孩子任性心理的产生,常常是建立在“家长弱点”的基础上的。你也许不知道,孩子在4岁大的时候,就能感悟到自己家里的一些微妙的人际关系,所以,当孩子在与家长交往的同时,也在对家长进行试探:比如家里是妈妈说了算、还是爸爸说了算,我应该向谁提出自己的要求,犯了错误之后我应该向谁求饶,等等。当了解家长的这些弱点之后,孩子就会在心里打好小算盘了。所以,为了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里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都保持要一致性,以免让孩子钻了空子。
原则之2.启发诱导
当孩子任性行为发作时,聪明的家长,不要简单地用命令遏制和惩罚威吓手段,因为这种“硬”碰“硬”的做法常常只能取得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走出房间离开孩子,任其一个人在那儿发作,当他觉得无趣时,就会自己罢休。
原则之3.把握原则与分寸
为了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家长应做到两点:
一、要把握分寸,即使是合理或正当的要求,也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度地满足;
二、要把握原则,严格区分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切忌百依百顺。
原则之4.冷静处理
当孩子出现任性哭闹行为时,成人不可立即作出反应。最好,不要去注意他,不要做出任何有强化作用的反应,而是转过身去不理他,从而采取不理睬或冷淡孩子的态度,孩子的“火气”自然会熄灭。
原则之5.增强理智
理智能力弱、行为受感情支配,也是幼儿任性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任性的孩子要采取一些理智的策略。当孩子任性行为发生时,可以装出熟视无睹、爱咋咋地的样子,当孩子发现自己原来没那么“重要”时,也就“表演”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