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抬头仰望干净湛蓝的天空,能陶醉于夜晚的繁星闪烁与万家灯火……眼睛对于每个人来说,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人们总是期待去见更精彩的风景,却往往忽视了对眼睛的呵护。
我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就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如何更有效地呵护孩子们的眼睛,应当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加强重视,以防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再度升高
写作业,上网课,追动画片,看iPad……小学生的生活,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忙得多。
而这些近距离用眼的项目,却都成了导致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即便家长们认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得好,也很难避免不出现孩子用眼过度的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名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人近视。
长春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高医生:「这个班级里,我们发现了2名视力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并且家长还不知道。还有几个戴眼镜的学生,我们明显感觉到他们的眼镜度数已经不适合了,家长还没有发现。」
异常率高,近视比例较高,家长们的重视度不够。——这是来自长春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生们在长春市绿园区的一所小学,为学生们进行视力筛查后,得出的结论。
家庭作业写不完、校外辅导班上不尽、课间十分钟静悄悄……在繁重的压力下,青少年往往疏于关注用眼健康,用眼过度问题突出,从而为近视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长春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亚娜:「近两年,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通过临床经验得出,目前近视率上升15%-20%,近视发生的年龄段越来越小,最小的是4岁左右。」
李医生介绍,人们眼睛的睫状肌跟橡皮筋一样有弹性。当我们使用电子产品时,瞳孔会不断进行收缩来适应光源的变化,调节瞳孔的睫状肌会一直保持紧张。
长期下来,就会导致睫状肌痉挛,发生近视。
守护孩子视力,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
除去每天在家休息的睡觉时间,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更多,学校自然也就成了防范近视的重要场所之一,在校期间的近视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铃声响起,长春市第二实验通达小学的学生们开始跟随音乐和口令做起了眼保健操。
通达小学德育副主任姜桥表示,为了防范学生近视,学校每天都会有三个时段的眼保健操时间,并成立了学生值周生小组,专门负责班级的防治近视工作。
姜桥:「眼保健操指挥员带头做好每天的眼保健操,督促班级同学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值周同学负责监督各班做操情况,这项内容作为学校「文明示范班」评比的一项内容。」
为了更好地做好预防近视工作,学校还定期开展爱眼护眼活动,进行视力筛查。同时,提高教室内的照明和采光,并且及时更换黑板等课堂设备。
姜桥:「每个学期都会更换、调整课桌椅,确保每班有两种型号的新桌椅。最大程度上保证课桌椅的安全卫生标准,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安排每个年级,每个班,每月调换一次学生的座位。」
此外,学校各年级老师还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各年级体育老师也认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降低用眼压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吉林市船营区第五小学作为吉林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基地,通过互动的科普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把视力健康知识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普及。
除了让学生每天在户外运动的一小时阳光体育大课间,学校还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家长会、微信交流群、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等形式,向家长普及视力保健科普知识,传播健康护眼理念。
用眼保护,预防大于一切
实际上,青少年近视眼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前者占20%,后者占80%。不仅如此,李医生表示,环境因素及不当的饮食习惯也会诱发孩子近视。
李亚娜:「花样繁多的甜品对孩子巩膜的发育有影响,精细化的粮食因为含各种微量元素比较少,容易造成眼睛的发育不良、巩膜的硬度下降,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近视。」
一般来说,近视的发作主要在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以及12岁以上的青春期。因此,早期的视力筛查,是预防孩子近视的重要手段。
李亚娜:「目前,国家已经把检查视力的年龄段移到0-6岁,建议尽早筛查,因为在家发现不了。家长的误区就是认为孩子看东西正常,觉得没必要查。」
李医生强调,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除了早期筛查外,户外活动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李亚娜:「医学界已经证实,在户外,眼睛会得到充分地休息,而且户外的阳光,会让多巴胺提升,巩膜也不会过度变薄。」
导致近视的原因各种各样,应对举措也应多管齐下。
学校有责任优化课程设置,保证劳逸结合;老师有义务督促日常习惯,提倡科学用眼;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强健体魄,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更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唯有各方形成合力,从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才能呵护好孩子们的那扇「心灵之窗」。
记者:吴爽
编辑:果味
部分图片:摄图网
部分数据:光明日报 央广网 新华网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