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作为高考投档录取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有效降低志愿填报风险,提高志愿满足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恰恰因为风险降低,考生和家长更容易忽视平行志愿可能存在的风险,盲目夸大平行志愿的作用。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对于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和方式,考生和家长容易产生4种较为典型的错误认识,以下不妨逐一分析:
误区之一:“平行志愿能一档多投,投了一个没录上再投另一个。”
分析:平行志愿只能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即当计算机逐个检索,轮到该位次考生时,再依据该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逐个检索,当该考生的分数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时,则投给A院校,此时“一轮投档”即结束。在此情况下,即便该考生的分数同时也符合B、C、D院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再检索、再投档,这就是“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只有在A院校已投满或考生不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时,才检索B院校是否可以投出,即“无投再检”。因此说,平行志愿不是投向所有达到条件的志愿院校,更不是这几所院校必须都逐个检索、投档。另外,当检索完成但均未能投出时,该考生平行志愿的投档也即告结束,只有等待未录取满额院校的征集志愿或转入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这就是“检完则完”。
误区之二:“平行志愿能选择性投档,所报的几所院校哪所分高投哪所。”
分析:实际上,平行志愿是严格按考生所填报的几所院校的排序先后依次检索,一旦所填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果考生把投档分数相差无几的学校排在一起,把投档分最低的院校报在A的位置上,而将投档分最高的院校报在B的位置上,即便该生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投档分最高的B院校,省教育考试院也只能将该考生档案投向A院校。简单来说,投档不会投向分数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且投档分满足的院校。
误区之三:“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平行的几所院校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分析:虽然作为平行志愿填报的几所院校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严格的先后顺序的。平行志愿是有字母标志的,投档按照从A到B,再从B到C的顺序进行,依此类推。这个排序就是检索、投档的先后顺序,并且只给每个考生一次投档机会。所以,平行志愿绝不是平等志愿。
误区之四:“平行志愿大大增加了投档机会,考生凭蒙靠猜也可撞上一所。”
分析:平行志愿的确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仅仅只是降低了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的志愿填报风险,而不是完全消除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如果过分夸大其功用,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