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内,博士也会开始内卷吗?

文章来源:知乎、AI有道公众号,图文转公众号 读博士

凡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读不读博,或者读博后再过几年,就业情况会怎样?这是很多人关注的事情。

尤其是近几年内,考研狂潮出现,大家对进一步提升学历的热情更加高涨……那么五年之内,博士也会像硕士这样吗?

今天,我们引用几位知乎网友的高见,以及他们所经历或看到的故事,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No.1

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就是博士的生活就是不断读书,读更难的书,学更难的知识,是个大号的本科。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误解,就好像高中生幻想本科是大号高中一样。博士是一份探索新知识疆域的工作,你的基础知识积累应该在本科就完成了。除了个别大神,普通的博士在开题之后就很难再系统地学习新的知识了,而是边学边用,学一大坨半吊子但是对自己研究有用的知识。而博士大部分精力,都在和研究课题中各种难以预料的失败作艰苦斗争。

劝题主和所有像题主一样,抱着一个「安静地读书」的想法去念博士的朋友三思。

作者:Luyao Zou

No.2

你不要把博士当成一个学位,你把博士当成你的第一份工作,并且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那么很多事情你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一个人本科毕业直接去企业工作了,结果5年后企业倒闭了,然后这个人重新去找工作,他会不会一定比应届本科生更有优势呢?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博士的职业发展不一定比本科直接工作的发展更好了。

作者:Yuhang Liu

No.3

想补充几句话,诸位没必要批判我,说我逃避不注重细节什么的。在不同的人眼里,我可以是一个懦夫也可以是一个勇士。有人说我是懦夫,有可能是因为我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他们觉得我逃避;有人说我是勇士,有可能也是因为我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他们觉得我敢为天下先。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太累了,我不知道在评论里问我喜欢做什么的人是不是真的关心我,但是在这里我谢谢你们。

最近我也快要硕士毕业了,开始考虑未来干什么的问题。本来想申请个博士,但是昨天发生一件事让我触动挺大的,我觉得我可能根本不适合读博士。

是这样的,我从去年开始一直跟学校的两个老师打杂,项目非常无聊非常简单,我觉得没有什么研究的必要,但是为了赚钱一直在干。8月份投了一篇文章,12月份返回来审稿意见,基本上就是被骂得一无是处。我一度想跟两位老师说放弃,撤稿,但是两位老师一直不说放弃,还非常乐观,说既然没有直接拒就是还有希望,我们再想想有什么可以扩充的地方。但是我那时候一直忙于复习,分身乏术,一度非常郁闷,骑虎难下的感觉,非常想放弃。中间经过好几轮的修改,我已经非常倦怠了,但是老师们依然热情百倍。昨天晚上12点,其中一位老师跟我发邮件说他发现了一个错误,得改,然后我一看是我原先就知道但是觉得不影响结果就没有说,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错误,还是被发现了。我当时是灵魂暴击的感觉,瞬间明白自己不适合做科研。

我一直以为不讨厌的事情就可以做,可以不带丝毫感情地去做,但是这种想法不能应用到科研方面,一旦是这种态度,一旦你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你中立的情感立马就会变成厌恶,恨不得立马结束,一点也不想做了,但是出于自律,不得不去做,折磨地我都要怀疑人生的意义了。

两位老师都是有着百倍热情的,所以他们不拖延,不掩盖问题。我一点也不喜欢科研,为了钱为了前途去做,得到的只有痛苦。

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我相信跟我一样的朋友不会少,读了博士,依然把博士当作一种手段和工具,仿佛读了就可以飞黄腾达,大错特错!!这种想法让博士越来越卷,本来还可以根据热爱与否筛选掉一大批人,奈何我们的价值观太单一,加上好多人一直在象牙塔里完全没有社会经验,读书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导致所有有条件读博士的人都去读博士了……不卷才奇怪了。

另外一个造成内卷的原因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读出来博士自己心里不知道几斤几两吗?抛开那张学位证,博士们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为了发文章而研究的无聊课题真的有价值吗?你喜欢自己研究的东西吗?你觉得它们有用吗?

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想明白了我不喜欢做什么,那就是科研,但是我还没想明白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我到底喜欢什么?除了念书考试我还能做些什么?

希望不是真正热爱学术的人不要轻易开始博士,你们要为内卷负责。

作者:匿名用户

No.4

额,为什么很多人把读博当作一种“投资”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读博,可以想象成你大学毕业之后不去工作,去全职旅游五年,环游世界各地;应该不会有人觉得旅游五年可以帮助你赚大钱吧……

读博就是通过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得到的一种人生经历,和蹦极、跳伞啥的有点像,只不过投入的更多。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赚大钱,然后享受生活,那么千万千万不要读博士……

我大学时曾经花了两年时间,几乎是全部时间投入在打英雄联盟中。比如我会通宵开自定义,整个地图只有我一个人,然后练习几小时补刀;我会记忆所有英雄的技能cd、强时期、技能连招组合等等。后来不打游戏之后,开始读数学的博士。在我眼里,花所有时间打英雄联盟,和花所有时间做数学,形式上其实差不多。我打LOL时,会幻想有一天可以去著名的战队打职业;我读数学博士时,会幻想有一天拿到top university的tenured教职。只不过相对于LOL,数学更广阔,也更有趣一些。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读博,是追寻你自己兴趣的一个过程,是理想主义者做的事,失败比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选择读博,基本等于放弃安稳的生活来追寻梦想了。既然是追寻梦想,失败又如何呢?我最终也没能打LOL的职业,但是我不后悔那两年时间投入到游戏里,毕竟有时候经历比结果更重要。人生有限,多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不好吗?

作者:Yifan

No.5

从顶尖名校申请就能看出来,大家越来越厉害。(通常意义上的卷)我能做一个四年的比较,大约也很符合题主问的“5年”了。

4年前,我还能进六大拿入学奖学金。现在,我连Top10都进不去: 没好的pub(只有一挂名N作), 推荐信也不牛,只做了两个校内科研,GRE只有区区322,GPA3.92也只能说无功无过(美本4.0挺多的)陶瓷都没怎么套。唯一的优势是读了四个专业……凭心而论(有点不要脸),我的申请条件在4年前是不错的,但现在看真是普通,进10名左右的学校都烧高香。

这几年成功进入六大的学弟学妹的申请resume,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加强:三四段校内校外科研,牛推牛pub,GPA和语言成绩双高,陆本很多都有双学位。实力上,学弟学妹们的知识面又广又深,技术非常全面。不仅硬件实力过硬,孩子们提前套瓷,联系老师,功夫下的也很多!每年暑假联系外校暑研变成了基操。

我入学博士时,这些孩子入学本科,然而他们在本科的成长远远快于我在博士的成长,甚至超过了我本科+博士的成长(或者他们高中毕业就比我强了一个学位的水平)。我读了几年博士真的很自愧不如,优秀的那批本科生可比我这个博士强太多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学弟学妹们科研实力确实普遍提高了很多,而不是单纯的卷。

如果要参考上一年的申请结果,也推荐大家把这份“卷”考虑进去,做更好的选校规划。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

补充一点:我之前几届的来看,每一届也是比上一届简历更好一些的。只是近几年来,这个“增幅”比以前大很多,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的申请者有这么大的增幅。大概这是为什么大家都觉着这几年太“卷”了。这也侧面反映中国这几年教育科学投资变大了。四年前我们这个方向还是一半中国人一半老外,今年发的offer全部都是中国同学了。对于尖端的博士申请,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我大胆猜测,这个“增幅”会慢慢变缓的,边界效应还是适用的。如果刚上大学也不必太惊恐,四五年之后应该不会出现做10段科研的人……虽然现在本科生的高度就已经很让人惊叹了……

再补充一点:因为是学习用账号,最后还是选择开匿名了,但评论区的问题会回复的~喜欢科学科研的同学也不要失去信心,如果是真的要走科学这条路,第一位是导师,第二位才是学校。很多一般的学校里也有很优秀的老师,甚至可以亲自教很多东西的那种。名校的老师普遍没办法亲自教东西,基本上学生靠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

作者:匿名用户

No.6

前些天正好在跟师兄聊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就是想进高校这两年可能是最后的窗口期,五年后毕业的博士想留高校,难了。

就说几个我看到的情况吧。

我们学院有两个大方向,每个方向大约4个系,16年入学的时候我这个方向总共5个博士名额;到20年一个系就有8个名额了,从一年5个到一年二三十个,博士招生名额已经不是线性增长了,5年后毕业的博士将会呈井喷状态。

一线城市某工科985中流学院中,课题组在学院第一梯队,今年看了一下投我们课题组的简历,基本上欧美qs50学校毕业、博导fellow的是标配,甚至好几个都已经在欧美学校拿到终身教职了,国外也在卷,还会往国内卷。(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疫情的原因)

课题组去年新进来的老师,qs15的博士+qs10的博后,在我们学校只能拿一个三年聘用合同,注意还不是非升即走的那种,仅仅是聘用,连讲师都不是。

作者:上放

成语接龙休息一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