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家之力,掏空家底购买一套学区房,我真的做错了嘛?

家长帮(ID:eduujzb)

想必,每一个父母脑子里都曾出现过两种声音。

一个声音反复提醒道:学区房太贵,我不要当房奴,不要委屈生活;

另一个声音又吵嚷着: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其实,真正富裕的家庭不用纠结。他们的难题在于是选择好公立学校,好私立,还是国际学校。

而对于普通的打工族也无需纠结。考虑的更多是让孩子有学上,生活安安稳稳便是幸福。

而那些手里有点钱,但又不宽裕的家长才是最纠结痛苦的。跳着脚可以买得起,但日后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质量下降;但如果不买总感觉对不起孩子,在同龄人中抬不起头。

帮帮姐也算其中的一份子。

其实我也一度纠结,也与朋友与同事常常聊到学区房的事。随着时间流逝,身边人都爆出了“好消息”,小张在海淀区买了学区房,老李马上就要搬家到西城……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纠结的心情便再一次一发不可收拾。

仔细想想,学区房于我也并非登天难事。我在北京有车有房,父母帮衬一下,再贷款凑一凑,是可以争取到的。

然而我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我不愿牺牲生活质量,不愿压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1

我不愿意引发

“世界大战”

如果你的全家战线统一:都愿意降低生活质量,购买学区房来保障孩子的教育,我觉得会好很多。因为大家目标一致,且自愿,也就不会埋下很多“雷”。

但对于我家来说,我是孤军奋战的。

我一开始是很拥护买学区房的,但家里人并不支持。首先,老人觉得没必要,所以这意味着在钱上,他们不会很主动地对我们进行支持。

其次,孩子爹认为没有必要。他不想全家挤在40-50平米的老破小,一住就10年,他觉得这样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

我挣扎过,痛苦过,为啥大家都这么无所谓呢?为啥没有一个人站在我这边?即使我拥有一票决定权,但最后,我也还是没有使用特权。

我深思熟虑后认为,如果为了给孩子买一个学区房,牺牲一大家子的幸福生活,且以后经常面对来自孩子爹的抱怨,甚至引发家庭大战,那还是算了。

毕竟,给孩子创造了好的教育环境,但是父母总是吵架,拉低了家庭教育水平,让孩子生活在一个鸡飞狗跳的家里,那么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我不愿意

“血本无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觉得购买学区房本质是投资。

一种是对孩子未来的投资,一种是对房子本身的投资。

我举全家之力给孩子买学区房,我自然希望他在学区房的加持下,取得好成绩,考入好高中,进入大学,最后找到好工作。一旦出了钱,孩子未来的成绩就变成了“投资回报率”,我把钱投进去,不可能不要求高额回报的。

但实际上,父母今天为孩子买学区房的“因”,和孩子长大后能维持或提高阶级地位的“果”之间,还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

如果你不差钱,当然可以为了提高孩子成才的概率这么做,但如果为了买学区房需要你拼尽全力,甚至过度负债,直接影响到当下生活的稳定和安逸,是否还有必要这么做,就值得好好权衡取舍了。

至少我衡量了自己当下的财务状况,选择不这么做。

如果我买了太过昂贵的学区房,不但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而且背负更大的房贷压力,也会大幅提高我和家人的焦虑感,让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拼命赚钱,随之而来的是牺牲健康和生活品质, 也牺牲了我陪伴孩子的时光。

更重要的是,我的生活不会再那么潇洒快活,我将紧盯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验,因为那些成绩就像股价一样,跌宕起伏牵动着我的神经。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投资是对于房子本身,很多人觉得,学区房以后总会升值的。

但政策这种事怎么好说?制定政策的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当下,就北京来说,多校划片,摇号政策,都让一些投资不确定性变得更强。

而我们必须面对的是:举全家之力买到的这套房子,只买到了摇号资格。甚至可能因为片区的改变,变得住又住不了,卖又卖不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近刘涛、李光洁、颖儿主演的教育话题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正在热播,第一集就说到了家长们的学区房突然被调剂,原本能够直升夏阳路小学(公办好学校),结果因为学生人数等问题导致孩子们上学被统筹,家长们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区房的路上没有了“一定”,只有“无限可能”。

想了想,自己毕竟是个保守投资者,我还是选择谨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我不愿意

“无底线出“

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经常讨论“鸡娃”,我自己也是个“鸡妈”,只是“鸡”的地方可能略有不同。

我要求孩子做事要学会“坚持”。

我儿子每天晚上需要朗读30分钟英语故事,这件小事至今为止他坚持了400天,不管生病,还是出去玩回家晚了,都必须完成。但是我不会在意他的英语成绩,有时候测验考不好了,我会帮他分析错题,但是不做过多评价。

我们家每天晚上设置读书时间30分钟。一家三口,找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不看手机,安安静静待一会。阅读习惯受益终身,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但我不要求孩子一定要看什么样的书,他虽然7岁了,但并不喜欢字书,而是偏爱绘本,没关系,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看什么。

总之,我鸡的是“习惯”,而不是“知识量”。因为只有当他拥有了好习惯,我才可以尽早放手,因为我真的不想“无底线”的付出时间盯着孩子学习,我想拥有自己的时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学校,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书本内的知识,是标准和统一流程,我们不能指望老师对着三、四十个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

而在家,才是父母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绝好机会,久而久之,每个孩子的差距就会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下慢慢显现。

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怎么样的人,你才能接受?这个家庭,为孩子教育付出的底线,在哪里?是不是付出所有的钱才是“对得起”孩子?

我觉得并不是!

我一直对孩子很包容,会帮助他改进,但绝不会要求他样样出类拔萃,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完人,也没有必要培养完人。

他并不需要与任何人竞争、攀比,唯一要做的只是不断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此同时,我也在意所有的家庭成员脸上还有没有笑容?在有笑容的前提下,可以去追求更好。但一切会让我们和孩子失去笑容的选择,一定是不好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我不愿意

放弃自己的生活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为了孩子能上名校,几年前就花大价钱买了学区房。进了名校,朋友以为孩子的教育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父母再花心思和精力,但她的孩子在父母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上学不认真,回家很贪玩。还动不动跟读普通学校的亲戚家小孩说,我们学校可牛了,进了我们学校就能学习好!

一个在名校教高三的老师和我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觉得太多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高价学区房和名校上,是舍本逐末。买完学区房,父母需要更加拼命工作赚钱,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望进名校以后,把责任完全交给老师,根本不现实。真正好的教育,需要家校联动。家长们总是固执地认为,不读最好的学校,意味着孩子以后可能会处于教育的底层。但咬牙买了学区房,父母从此是路人,才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起跑线并不是只有一种——教育的起跑线,幸福的起跑线,我们就不要了吗?

我可能是个自私的妈妈,我希望培养一个好孩子,但我不希望这个代价是失去自我的进步和发展,我还希望自己能有无数个喝咖啡,看电影的悠闲日子。

我想,对于大部分普通收入者来讲,客观排在生活面前的是不仅仅只有孩子,还有自己、还有伴侣、还有父母、还有伴侣的父母,你最核心的作用是:保持好自己健康的身体和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承上启下,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而并非把原本应该花费在家庭和父母身上的精力和钱财全部花费在孩子所谓的教育方面。

孩子良好教育的背后是夫妻双方的恩爱、扶持、鼓励、进步和勉励,让自己的孩子从自己身上感受到爱、关怀、努力、进取和经历挫折后再出发的勇气,一个具备以上特质的孩子学习不会差的。

同时,我也不希望让孩子认为,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围着他的。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觉得父母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不知感恩。另外,孩子背负着全家的期望,未免有点太过沉重。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必须接受的是:

教育,不是“公平”,而是“取舍”;

教育,也没有“最好”,只有“对我们最好”。

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买或不买什么,做或不做什么,都没人能对你做出是非对错的绝对价值评判,说到底还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一切。

我也不能打包票说我永远都不会买学区房,如果天降1000万给我,我也会毫不犹豫买一套。

只是,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在当下状态,买学区房是不是就是最优选择?为了这个我们要放弃什么?除了学区房外,还有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

关注老薛全脑早教视频号

家长帮(ID:eduujzb):好未来旗下专注家庭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分享养育观点,精选教子良方,引领中国家庭教育的认知升级,和百万家长一起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