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教育编辑部
来源 | 教育
饭圈压不住了,倒奶视频终于火了!
背后成墙高的牛奶堆着,被雇的大爷大妈围坐,利落撕去外包装,只留下瓶盖,把牛奶哗哗地倒进了沟渠里。
牛奶过期了?品质出现问题?
都不是!
买牛奶只为“给节目里的明星投票”!
买的越多,投的票数就能越多,自家的偶像就能越红!
粉丝为了偶像,成箱成箱购买,彼此还会攀比谁垒的“奶墙”高。
买了后打开了瓶盖(投票二维码印在瓶盖里,必须打开牛奶,才能投票),放不久就会变质,又喝不完怎么办?
倒!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被倒掉的牛奶,足足有27万瓶,价值124.2万人民币。
《南方周末》曾报导过一个为选手打投的女孩萌萌的现状:
一次性购买50箱牛奶,
一下课就拆箱、撕奶票、扫码投票;
一瓶接着一瓶,熟练程度宛如工厂贴牌女工。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有太多的选秀节目都是通过此类渠道进行投票。
调查问卷显示,有42.2%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
钱是粉丝花的,这属于个人行为,但是白花花的粮食被浪费被糟蹋,他们可曾想过,还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饱过。
事情曝光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相继发文批评,新华社更是直接指出:别把青年人带沟里!
那档节目,目前已被广电责令暂停整改。
大块人心!
袁隆平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
我们现在的确有好日子过了。
几乎不知道饿是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到,自己懒得做,还能点个外卖让人送到嘴边。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20年全球有1.55亿人,随时都可能会饿死。近8.21亿人营养不良,换算过来,全世界1/9的人,每天都饿着肚子睡觉。
饥饿真的离我们不远,珍惜粮食,应是我们当代人的底线。
而因为追星,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越过底线,甚至以此为荣,出现攀比心理,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错?
孩子越过底线拼命追逐的,究竟是什么?
最容易追星的年纪是10~20岁,也就是青春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对偶像崇拜是一种向往独立的意识表现,是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状态。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会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的出现,本身就自带光环,很容易让他们替代自我,借助追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通过效仿衣着打扮,跟踪对方的生活,树立同样的喜好和三观,仿佛和明星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当今的网络环境,虽然也有正向的偶像/网红,但放眼望去,它就是一个大染缸,涉世未深的孩子走进去马上就会跌进坑里。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曾公开表示:
“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都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
少则几百元,多则上百万。”
孩子们如此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新华网做过一个调查:有48%的孩子,在毕业后选择不就业。有54%的人,最向往的职业是当主播和网红。
明星/网红真的那么赚钱,值得孩子们如此向往吗?
演员张颂文说过,99.5%演员都赚不到什么钱,只能默默无闻的煎熬,只有那0.5%的演员,才能够真正“衣食无忧”。
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娱乐圈中心的一瞬光景,而人的一生往往很长。
想起一句话: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支撑我们的,从来不是舞台上的幻光,而是年少时读的书,和真正为青春努力过后内心的平静。
人和人的差距,在这一瞬间被拉开
有人出生不错,却身在泥潭;有人家境贫寒,却飞向远方。
命运的齿轮从来没有停止转动,当有些孩子在打榜,说“哥哥姐姐好棒”的同时,就有孩子在不断赶超,为自己的人生逆袭。
不久前,《衡水中学24小时》的视频再度刷屏。
凌晨6点,很多孩子还在睡觉,他们就起来了早操。
7点,为了防止打瞌睡,站着也要完成晨读。
8点,开始上课。课堂上所有人都专心致志。
12点,哪怕吃饭,也要在排队间隙看书,背单词。
13点,休息一会儿后,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开始下午的课程。
19点,定时的复盘学习,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
22点才结束晚自习,草草收拾马上休息,为第二天养精蓄锐。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但靠自己不会。
世界从来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人,通往清华北大的路,真的就是卷子铺出来,时间堆出来的。
而这些磨炼,换来的不仅是好成绩,途中培养出的自律、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会助力孩子一生。
朋友大庆每天晚上都会陪孩子学习,在课堂作业之余,还会主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要求练字、背诵课文里没有的文言文。
一开始我很纳闷,孩子压力已经够大了,直到一次聚会他才透露:
“我清楚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我就是要趁着别的孩子在玩垃圾游戏,看垃圾视频,盲目追星的时候,多陪我的孩子,多在他面前读书,让他走更好的路。”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我们比谁都清楚,多看一本书,多学一项技能,才是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孩子们应该做的。
快乐的童年≠快乐的人生。
别把宝贵的时光,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父母做好这4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
孩子真的有那么喜欢明星/网红吗?
不!
撒贝宁曾谈到追星这个话题,他说:“所谓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
他们只是希望能找到精神寄托。现实生活中没有看到目标,就只能放眼网络。
而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拥有辨别是非的慧眼,做到以下4步:
第一步:以身示范,拒绝沉迷
孩子一出生,哪知道什么是手机,什么是电脑,什么是明星,只不过父母玩得多了,用的多了,他们自然就会了。
《少年说》中,一个孩子问父母:“手机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如果你天天沉迷网络中的快乐,那怎么可能教出爱学习的孩子?如果你每天陪孩子一起看书,又何必担心孩子会不爱阅读?
父母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和沉迷网络之间的一道墙。
在教育中,言传身教的力量,大于一切。
当然,我并不说是,不能让孩子看手机,在当今时代,手机已经是必需品。
湖北理科状元肖雨透露,自己也会玩一玩游戏:只要不沉迷,适当地玩一下,对学习都是没有坏处的。
但对于孩子,我们必须严格要求。有专家指出:
2岁以内婴儿不应看电子屏幕;
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3~5岁的孩子看电子产品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
中小学生要在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还给父母。
第二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她看过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串门,去的路上一直讲:
以后到人家家里,人家的东西不能抢。
玩儿可以,玩完走的时候要谢谢人家。
如果你觉得玩具特别好,也不能拿别人的,你可以悄悄告诉妈妈,妈妈回来给你买。
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水滴石穿形成的。就比如说带孩子串门的妈妈,在回来的路上讲的这个观念,就说明白了东西是有你我之分的。
父母应该在孩子未成年前,有意而为的把正确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给孩子。
请明确地告诉孩子:卑微的、无脑的、一味追捧的,都不是爱。
爱是愿意理解,是尊重包容,是不侵犯不骚扰,是一起进步。
第三步:尊重孩子的一切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因为,孩子希望你给予支持,你却一味地否定;
因为,孩子期待你的肯定,你却在指责他过于骄傲;
因为,孩子渴求你的安慰,你却开启无休止地说教......
尊重,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父母不愿意蹲下身来,那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小甜(化名)是高三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妈妈知道女儿喜欢王一博,所以特别准备了人形立牌,还标有:放轻松,高考加油的字样。
父母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明星,但愿意尊重女儿,给她前行的力量。
这样的孩子,以后遇上事儿,肯定愿意和父母主动沟通;
拥有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面对人生的种种压力,更能乘风破浪。
第四步:多陪伴,主动沟通谈心
有母亲陪伴的孩子感情细腻,有安全感,更懂得感恩;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更有胆量和勇气,会少走弯路。
如果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选择离开,他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被忽视,只能到网络里去找慰藉。
父母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参加晚会、深山露营、海上日出......或者在家玩桌游、阅读书籍、开展家庭活动等,这都可以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美好,远离网络的喧嚣。
每个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错过了培育他的时间就再也回不来。
耐心的教导,细心的培育,至少十年后,他们拥有足够的知识,还能选择要不要成为明星网红,而不是挤破了头只会站在手机的另一端喝彩。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有父母陪伴教导的宝贝,而父母既然给了孩子们鲜活的生命,就不要让他们在虚拟里过一生。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