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说起林巧稚,很多医学生想必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她就是中国人心中的“万婴之母”。这一位伟大的女性,虽然接生过很多孩子,却一直膝下无子,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医疗事业。这种伟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真像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虽无儿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
视线回到1921年的北京,刚刚成立的北京协和学院迎来了首批医学生,而这其中,就有一个瘦小的女孩子惹人注目,她就是刚刚19岁的林巧稚。在那个思想还有些保守和传统年代,很多人都认为做医生应该是男人的事情,而女生应该更多的是要做护士之类的工作。不信邪的林巧稚果断选择了医学,她志愿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就这样,她踏上了从福建厦门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福建的时候,林巧稚只在一个叔叔的资助下读了福建师范学校,在过了一段修女生活之后,她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更伟大的事业之中。在老师推荐下,她报考了一所外地的医科大学。在到了协和之后,她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天资聪颖的她就已经崭露头角,并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在读完本科之后,她转而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博士。1929年,林巧稚顺利成为一名女博士,而她这个女博士含金量也是极高的,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1名女博士。
在博士毕业之后,实力雄厚的她被留在协和医院,成为了一名主治大夫。在1943年,在前往英国访问之后,林巧稚发现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国内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妇幼领域。在那个时候,英美同行早已经开始剖腹产和做试管婴儿了,英美女性分娩的环境更是非常的安全,英美婴幼儿的成活率和出生率也是非常的高。一想到这里,林巧稚不免有些心痛,因为在当时的国内,很多妇女还认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走一遭事情,很多年轻的妇女都死于难产。因此,在回到国内之后,她也开始专心朝着妇幼领域进军。1940年,她成为了一名妇产科主任,她的医术也越来越好,连不少欧美妇女更是主动排队找她接生。可是在林巧稚的心中,她更希望可以将英美先进的分娩接生技术带回国内,然后让国内的妇女享受到更好的分娩环境。遗憾的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她的这一梦想暂时搁浅。
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协和医院更是被日本人占用。此时,林巧稚并不气馁,也不甘心就这样暂停自己的计划,她转而带着同事躲在北京的小胡同中,以私人诊所的形式继续为战火中的老百姓治疗。在遇到一些拿不出钱看病的人,她更是主动垫资,用自己的工资来为百姓支付医疗账单。林巧稚终于撑到了战争结束,1945年,协和医院宣布重新对外开放。在和平年代,国内生育率逐渐慢慢升高,大批需要生育的中国妇女急需一个比较安全且稳定的生育环境。林巧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接生一个又一个的孩子的时候,她认为这可都是祖国的未来,这些孩子说不定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这些新生命的降临也预示着中国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更是被中科院推选为唯一的女院士,不仅如此,北大医学院还聘请林巧稚成为其学校的教授。此时林巧稚已经人到中年,虽然有时候感觉到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忙得像个陀螺。白天,她在医院忙得连轴转,而在晚上,她又化身成为给大学生上课的大学老师,并手把手指导医学生进行手术和实验。在她的带领之下,中国医学领域更是出现了很多人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她陆续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无论是在手术台,还是教室,即使是再艰苦,她都是用自己的毅力支撑过来了。林巧稚这一生都没有结婚,她认为这并不是很大的遗憾,她认为人生非常的短暂,而她已经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中国的医学事业,也算是无憾了。
无儿无女的林巧稚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她也将自己接生过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1983年,这位“万婴之母”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她永远离开这个世界,而在她死后,后人也遵循她的遗嘱,将其骨灰抛在福建的海滩上。出去半生,林巧稚也算是终于回家了。
参考资料:《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