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被《小舍得》扎心?城乡义务教育痛点如何“对症下药”?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教育焦虑,进城读书,

小升初话题……

最近

电视剧《小舍得》迎来大结局

南俪、田雨岚及欢欢、

子悠、米桃的故事告一段落了

但是其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

剧中的教育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

更是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

佛系带娃还是老鹰策略?

快乐成长还是奖状满墙?

教育被分数覆盖

孩子的能力被透支、兴趣遭漠视、

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教育问题

如何找到出口?

焦虑之中,

我们该如何取?如何舍?

“鸡娃”背后的家长焦虑

“鸡娃”指家长给娃“打鸡血”式高期待、高付出的培养方式,它刁钻又形象。

其实,家长“鸡娃”背后,有着对孩子真实的爱。家长关心在意孩子的学习,当然也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日后过上更安稳的人生。当然,不是说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有好出路,但从现实层面和概率论角度看,会读书、爱读书的人,通常可以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权。

因此,反思“鸡娃”现象,并不是要嘲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心,更不是极端地倡导什么滑稽的“读书无用论”,而是说家长关注、在意孩子的学习没错,但要把握好一个“度”。过度“鸡娃”,就是这个度的把握失控了。

缘何失控?一方面是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只能比别人多拼一点。

另一方面,则与家长的心态密切相关,家长出于面子的攀比,加剧了“鸡娃”现象。《小舍得》中,田雨岚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她如此在意儿子学习,是因为儿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她失意人生里唯一拿得出手的“勋章”。而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在众人面前哭着说“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满分的我”,一句话刺痛了多少父母心?

子女教育越来越考验家长的教养能力,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提供更多有效陪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分数高于一切”的观念和不合理的教育投入。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合理引导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情绪,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社会则需要营造一种理解、宽容的舆论氛围,避免制造教育恐慌。

用好义务教育评价指挥棒

改革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评价,是指挥棒,是教育中的关键问题。以分数代表能力,唯分数、唯升学,导致中小学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还使得教育背离初心。

考试排名、分数、升学率,这些曾套着中小学校的“紧箍咒”,如今要“松一松”了。前段时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为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评价指南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要求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等。针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明确提出要严控考试的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等。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扭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去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与之一脉相承,《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立足于少年儿童成长和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方面,对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做出全面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指南,给各地的义务教育评价立起刚性规矩,既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抓手,也对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形成约束,对于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小舍得》还有一个“配角家庭”也很出彩,那就是米桃一家。米桃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从农村小镇来到大城市里,虽然是学霸,但她一刻也不敢懈怠,生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米桃父母之所以把孩子带到大城市,一方面是陪伴,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城市的教育环境比老家要好得多,这也突显出了城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城乡教育发展看,农村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短板,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弱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十四五”期间和未来较长时间内,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质量支持体系建设,这对于农村教育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秦玉友看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提升:

资源配置上加强对农村教育短板领域的投资。

建立与完善体现功能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

建立与完善体现地理特征的资源配置政策。

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师资能力建设支持体系。

建设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制度支持体系。

而在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培养也不能被忽视! 前段时间,云南省砚山县那夺村一个小女孩邬刚云的舞蹈视频感动了亿万网友。床上床下、田间地头,甚至是妈妈的生肉铺里,凡是能立起脚尖的地方都是她的舞台。

视频来自网络

在很多人眼中,舞蹈是“阳春白雪”,培养这个“上层建筑”需要很多的“物质基础”。因此,农村地区的孩子能够如此多才多艺显得难能可贵。而在赞叹“可贵”的背面,折射出的是赤裸裸的现实:人们之所以感到震惊,正是因为能够这样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的农村孩子太少了,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保持兴趣爱好是种奢侈。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对农村孩子来说,他们难道“不配”拥有兴趣爱好吗?有多少农村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未充分萌生、得到培养,就被现实扼杀了?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农村孩子的喜好?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当然“配”!农村孩子不仅“配”拥有兴趣爱好,而且兴趣爱好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在“成功学”狭隘的评判标准下,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对精神的涵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现实和精神先后排序下,在“不配”的心理作用下,谈论兴趣爱好仿佛是种奢侈。近几年小镇做题家频繁出来自嘲,看起来他们已经成功地在千军万马中走过了独木桥,但还是会有强烈的挫败感,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因为在成长期忽略了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展。

由此更能看出,乡村教育除了在教学方面要尽快赶上城市水平外,对于农村学生的兴趣培养,也不应该被忽略。教育评价指挥棒,同样也为农村学生点明方向。

好啦

最后我们不妨来答答题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正如剧中雅德校长的那句话

“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

而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让他们一生都热爱生活”

希望每一个学子

都能享受学习的过程

让学习不再是学生们的压力

告别“唯升学”

教育质量评价也不再“唯分数”

来源丨科技日报、法治日报、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农评、新京报、学习榜等

海报、编辑|陈春晓 责编 | 康轩山

策划、主编丨蒋 琳 监审丨钟 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