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导主任:中产家庭的教育,大多掉进了这个坑!

文 | 朱莉·海姆斯 编辑 | 金雀儿

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幻想: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靠什么谋生?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一想到他们将来在工作中能干、成功,是富有成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在社区受到尊重,有一天还会成为别人的伴侣、配偶,会为人父母,我们心中就荡漾着自豪感。

但是醒醒,想象终究只是想象,现实中,更多的是“问题孩子”。在那个想象中的未来状态,孩子得知道如何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得能真正把事情想明白,自己解决问题。

但今天,太多的学校提倡鹦鹉学舌和死记硬背,而在家里,我们的指挥和保护又太多。我们帮孩子想得太多了,他们需要自己思考。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自己思考,那岂不是剥夺了他们自由意识存在的权利吗?

斯坦福教导主任朱莉·海姆斯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十多年,自己是优秀生,工作中又常年指导优秀生。在斯坦福多年,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孩子只会学习,不会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原因,她发现很多美国中上产家庭都存在过度养育问题,一个直接表现就是代替孩子思考。她在她的畅销书里详细阐述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今天,我们摘录了书中一部分精彩内容,即:如何通过对话促进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你也中了“知更鸟妈妈”的圈套吗?

批判性思维把“应试教育”教学方法称为“知更鸟妈妈”法,认为这就类似于在思想上把什么都为孩子嚼碎,然后放进他们知识的鸟嘴里,让他们吞下。

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可以复述学习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学会知识,因此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如果孩子采取这样的心态,那除非别人明确告诉他们要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以及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否则他们什么都不懂。

他们需要别人帮他们思考,他们只愿意复述家长、老师或教科书上的话,而不愿意接受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在家里,我们许多人对待作业、考试、活动、选择和任务的方法也都落入了“知更鸟妈妈”模式,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1

过度保护

我们是他们的保险杠和护栏,我们为他们评估风险,告诉他们何时过马路安全、是否可以吃万圣节糖果,不让他们爬树、使用工具。

我们厌恶风险,无论是商店、户外,还是上学、放学,都宁愿他们随时处于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并且告诫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我们动辄称赞他们,裁判、教师发现他们不达标时,我们就站在他们一边,把他们的每一点努力说成“完美”。

2

为他们指挥

我们告诉他们玩什么、学什么、追求什么及要达到什么水平,甚至包括哪些大学值得一看、学什么专业及未来从事什么职业。

我们为他们解决问题,塑造他们的梦想。

3

我们手把手地帮忙

我们替他们去找老师和教练评理;我们充当门房,负责他们的生活后勤;我们在背后批评权威人物的决定;我们纠正他们的数学作业、修改他们的论文,大力篡改他们的申请书,或者干脆替他们操刀。

从本质上讲,过度养育就好比钻进孩子的大脑,驻扎在那儿。我们以自己的思想替代掉他们的,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断警惕着,固执地存在着,还借助手机替代他们做决定。

我们做这一切,因为我们认为爱就是这个样子,并希望以此确保他们“成功”,这个“成功”指的是专业上的成功,以及发财致富的机会。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养育孩子,那对孩子来说,童年就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独立思考的训练场,他们只是“做”了童年清单上的各种事情。

如果我们没有教他们思考,也不允许他们思考,那我们就没有帮孩子做好在大学、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准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希望孩子独立思考,

那就和他们 “对话” 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你希望孩子独立思考,就必须与他们展开对话,抵制那种自然的诱惑,不要给出答案,说出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替他们解决问题,也不要以其他方式关闭对话,遏制他们的思考。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我们进行有关环境的独白是合适的,那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方式;但到了三四岁,孩子可以进行一点对话了,我们会希望他们承担部分谈话责任,回答我们提出的开放式问题。

对话是练习和观察批判性思维结果的最佳机制。

下面给出了一些亲子对话范例,展示了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方式。

对话采用持续提问的方式,归结为:你,即家长,不管孩子刚才说了什么,接下来总是问“什么”“如何”“为什么”。不管孩子年龄大小,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尽管随着孩子的成熟和智力复杂度的提高,主题会改变、复杂程度会加大。

请注意,如果孩子年龄还小,那你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引领”,即你知道你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把他们往那个方向引导;但随着孩子年岁增长,你对当前谈话主题的了解可能不是那么多,然而,你持续提出的好问题仍然会让他们和你对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介绍这种持续提问法的一些变体,可以用来教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别为此殚精竭虑,我们都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或精神空间像苏格拉底那样坐而论道。无须随时进行这种对话,有机会、有时间的时候,进行一点持续提问就可以了。

1

与学龄前儿童交谈

这个对话范例赞扬了孩子知道的东西,但没引导他思考。

孩子:蝴蝶!

家长:是的,那是一只蝴蝶。说得好!蝴蝶什么颜色?

孩子:橙色和黑色。

家长:对的!你真聪明!

这个范例使用同样的场景,示范如何使用连续提问法开启对话。

孩子:蝴蝶!

家长:嗬,蝴蝶在干什么呀?

孩子:在那朵花上。这下它飞到了另一朵花上!

家长:你觉得它为什么喜欢花呢?

孩子:因为它们漂亮吧?

家长:也许。你能想到另一个原因吗?

……

与孩子的谈话可以这样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持续提问能帮助孩子展示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并想出与既有知识相关的另一组概念。他们在学习,你的注意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奖赏。

2

与小学生交谈

小学时期,亲子之间的对话往往围绕“后勤问题”展开,比如自行车轮胎没气了,或者孩子把家庭作业落在学校了,指望我们替他们处理。

下面的对话范例涉及需要管理的局面,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首先是一个很差劲儿的对话例子。

家长:今天在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但是我忘了带书包回来。

家长:哦!我开车送你回学校拿吧。

这位家长没有教孩子思考问题,而是马上帮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不仅不知道如何分析情况、想出解决办法,而且将来忘记书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没有承担忘带书包的后果。

还有类似的情况是,孩子不能按时起床,如果父母继续叫醒他,或者,如果他错过了常用的交通方式,则让他采取其他方式去学校。

更好的对话是这样的。

家长:今天在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不错。但是我忘了带书包回来!

家长:哦。

孩子:怎么办呢?

家长:我也不知道。你认为可以怎么办?

孩子:我不知道啊!你可以开车送我回学校吗?

家长:抱歉,不行。今天下午我还有其他情要做。你觉得怎么办好呢?

孩子:我可以打电话找朋友问作业。

家长:好的。

孩子:可是书包里有我要用的东西。

家长:嗯,是吗?

孩子:或者,我给老师发个电子邮件,告诉她我把书包忘在学校了,看看她怎么说。

家长:这两个主意听起来都不错。

……

然后让孩子尝试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孩子能从中认识到父母不会为他的问题负责,得自己解决。对放纵型父母来说,这种“严厉的爱”的方法尤其困难,但请记住,这个时候,最爱孩子的做法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教他们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3

与初中生交谈

初中生仍然是我们眼中的小孩子,但他们正在迅速变成青少年。我们把他们称为“青少年”,就是承认这个年龄介于两个阶段之间。

他们希望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希望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感兴趣,但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他们觉得错误的事情,那他们很快就会对我们关闭心门。

首先感受一下不好的对话。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如何?

孩子:还好。

家长:西班牙语考得怎么样?

孩子:很好!

家长:太好了!

家长关注的是成绩,而不是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较好的对话是这样的。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你最喜欢什么科目?

孩子:西班牙语。

家长:太好了!为什么?

孩子:这是我最喜欢的课!

家长:为什么?

孩子:我总是考得很好,作业从来就不困难。我从来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不断举手,老师抽问我,特别是其他人不懂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耶!我懂,上!

家长:你怎么知道你擅长这门课呢?

孩子:老师讲解的时候,我能猜出她要说什么,因为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知道接下来是什么。

……

不断问为什么、怎么回事。

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一门功课是一回事,但正如这段对话所展示的,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孩子清楚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4

与高中生交谈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情绪激荡,因为他们受到了荷尔蒙的刺激。他们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谜,就更别说对我们了。询问高中生一天的情况,通常会得到一个简短的回答:“还好。”

作为父母,我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希望帮助他们了解涉及学习和经历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样他们可以形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更深入的了解,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定。

要超越青少年典型的单字回答,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话语,以类似于学龄前儿童与蝴蝶的对话方式,反复但是深思熟虑、富有创意地问“为什么”和“怎么回事”,直到揭示他们经历或学习的要点。

进行这种批判性思维对话时,我们是积极的倾听者,一个额外的好处是,我们在向他们证明,除了关心他们是否完成了作业、成绩如何,以及球队赢了输了之类的事务性问题外,我们真的对他们本身感兴趣,这类对话就构成了品质时间。

先看一个不好的对话。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有什么作业?

孩子:有很多的数学、化学作业,还要交一篇英语作文(沉重的叹息)。

家长:我还以为你喜欢读《大鼻子情圣》呢。

孩子:是啊。我喜欢读,但并不意味着我愿意写一篇关于它的文章啊。

家长:得了,你写得出来的。想想你喜欢大鼻子情圣的哪些方面?

……

孩子:妈妈,不是那么简单的。

家长:我知道,但你很聪明啊,我只是希望你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写。

孩子:我只想完成任务就好了。

家长先是以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大鼻子情圣)代替孩子的想法(我害怕写这篇文章),然后又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帮孩子建立自信心,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他自己的能力可以发挥作用。

下面是一段更好的对话。

家长:今天学校情况怎么样?

孩子:还好。

家长:你最喜欢什么?

孩子:哦,我们在读英语版的《大鼻子情圣》。

家长:有什么好玩儿的吗?

孩子:呃,我们大声朗读,我扮演大鼻子情圣。

家长:怎么样?

孩子:真的很酷。

家长:为什么?

孩子:因为我喜欢大鼻子情圣。

家长:你为什么喜欢他?

孩子: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他做了那些帮助基督徒和罗克珊恋爱的事情吧,虽然他不应该这样做。

家长: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

谈话从孩子“喜欢大鼻子情圣”的粗略感觉,发展到“为什么喜欢”这样更微妙的理解,这有助于他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也有助于他完成必须要写的文章。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万能哥

一起,助身边人进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