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立规矩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能够更好的与人相处。
有些父母为了追求亲子关系“和谐”,什么都顺着孩子,不去给孩子立规矩,
其实这种教养方式叫溺爱,未来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更大的麻烦,那些受人讨厌的熊孩子,就是没有规矩的代表。
有些父母,是会给孩子立规矩,但往往会发现孩子不能遵守立下的规矩,
面对孩子“出尔反尔”的行为,父母们总是无可奈何,也许该反思一下,是不是立规矩的方法有问题?
可别这样立规矩
1. 利用权威去恐吓孩子
有些父母在立规矩的时候,会加上一句:规则就是规则,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必须遵守!
父母们本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但实际上只是在让他们去服从权威。
朋友带4岁儿子去图书馆时,提前跟他说好,在图书馆里不能大声说话、打闹,儿子问他,为什么呀?
朋友就回答,没有为什么,图书馆的规矩就是这样!你要是不听话,警察就把你抓走!
这样回答,朋友是轻松了,孩子却害怕了,他在图书馆里小心翼翼,生怕弄出一点动静,
结果在看书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桌上的书弄到地上,啪的一声,回荡在图书馆里。
孩子见状,直接吓得哭了出来,边哭边喊:我不要警察来抓我,我不要来警察来捉我。
弄得朋友好不尴尬,只好把孩子带回了家。
利用权威去威慑孩子,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让孩子“黑白不分”,惧怕父母口中那些“可怕的人”:警察、医生、老师等,都是将来对孩子有帮助的人。
真的有孩子因此被人贩子拐走而不敢向警察求助的,更有孩子因为家长的吓唬,还没上学就开始厌学的,生病了也不愿意去医院。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发现权威也不是那么“权威”,会轻易推翻之前规矩,随心所欲,那时可就麻烦了。
2. 用惩罚去强化规矩
我在小区门口里看到一对母女,四岁左右的女儿央求妈妈,说自己口渴,要喝水。
可站在她身旁的妈妈却只是冷冷地回了句, “现在知道渴了?没水,渴着吧”。
小女孩都已经急哭了,可妈妈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对她说:
“这就是你刚才求着买棒棒糖吃的代价,叫你不听话,非要买糖,现在就没钱买水了。”
原来小女孩妈妈不给她水喝,是为了惩罚她刚才违背自己意愿吃棒棒糖。
其实女孩妈妈并不是没钱买水,而是想借此立下规矩,让女孩学会遵守规矩。
这样惩罚,其实是没有用的,只能让女孩心生怨恨,破坏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挖好坑给孩子跳并没有用,小的时候,可能确实会因为这样而“听话”一段时间,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方法会失去效果,孩子会不在乎惩罚,难以管教。
因为痛苦让孩子觉得:我已经付出了代价,这就很公平了。
用惩罚代替教育,那孩子记住的永远只是惩罚,而学不会规矩。
怎么样给孩子立规矩
1. 和孩子做好约定
如果想让孩子遵守规矩,想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和逻辑,去跟他介绍规矩,然后做好约定,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激发了孩子的自主动机。
孩子更愿意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强制要求他做的事情。
现在孩子可以选择,不是天然就必须遵守规则,它是一个约定,他可以选择加入这个约定,享受它带来的好处。
2. 为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忘记了规矩,违反了约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适当的惩罚也是有必要的,这是为了让他认清错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罚不能简单除暴,要记住“温和而坚定”的原则。
在《超级保姆》中,有专业的国外育儿师介绍了一套使用可靠的方法。
1. 当孩子犯错误时,先用轻松的口吻告诉他停止这么做。
2. 如果无效,给孩子一个严肃的警告。
要记住: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3. 如果孩子仍不听话,使用“惩罚椅”
让他罚坐,时间视年龄而定,2-3岁可罚坐2分钟。
4. 告诉孩子为什么罚他,
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语气坚定,眼神平静。
5. 孩子不会就这么听话的坐下来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坚持。
他会哭闹,会无数次从椅子上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再把他放回座位上。
每一次孩子从椅子上下来要重新计时。中间不需要和孩子说话。
孩子会试探你,感受你的状态,你要给孩子传递一个态度:再闹是没有用的。
第一次使用惩罚椅,这个对抗的过程很漫长,但最终只要你坚持住,孩子会意识到他的任何伎俩都没有用,他会安静下来坐满2分钟。
6. 再次告诉孩子惩罚的原因
7.让孩子道歉
8. 孩子道歉后给孩子拥抱或一个吻,让孩子知道虽然惩罚他,但是爸爸妈妈很爱他。
给孩子利好规矩确实不容易,但能让他受益终生!就及早做起来吧。
◆ End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