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6岁女孩遭老师羞辱不敢上学,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你知道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等天才,除了聪明绝顶,还有什么共同点吗?

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尽管他们智商远高于常人,但他们都曾是“阅读障碍症”患者。

这个病,似乎还挺常见。

01

“我看书的时候特别累,那些字都是一闪一闪的,一会儿白一会儿黑。”

校校这样形容看书的体验。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看一下这个动图就明白了。

确实眼花缭乱,很难看清楚。

但课本上都是白纸黑字,怎么会一闪一闪呢?

这是真实体验还是借口?

校校五年级了,但一二年级的字都不会写。

不管读写多少遍,一会儿就忘。

读课文总是盯不住字,要么丢字,要么加字。

而且断断续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是智力缺陷吗?还是没接受教育?

都不是。

校校不仅智力正常,甚至还算聪明。

姥姥清华毕业,父母都是学霸。

校校在北京海淀,接受着非常好的教育。

但阅读书写,就是学不会。

用他妈妈的话说:“怎么教都教不会,好像他的记忆力有个膜似的,进不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一年级开始,校校的学习就很差。

别的小朋友都是满分,校校只考65分。

校校读二三年级时,父母崩溃到差点离婚。

毕竟上学之前,校校非常正常。

甚至聪明伶俐。

性格外向,能说会道,也不怕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想不明白,儿子又不笨,到底怎么了?

直到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是“病了”。

病名叫“阅读障碍症”。

这是一种源于神经生理的特殊学习障碍。

具体表现为单词识别的准确性或流畅性较差,拼写和解码能力落后等。

就像校校一样,智力水平正常,但就是无法阅读文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障碍,最早在1896年被发现记载。

英国一个14岁男孩被诊断为“先天性字词盲”。

医生说:“他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反应速度快,绝不比其他同龄人差,他最大的困难是‘无法阅读’。”

他面对文字,就像文盲一样力不从心。

令人意想不到,却真实存在。

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等天才,都曾受阅读障碍困扰。

尽管他们的智商远高于常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不是罕见病。

而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发生率约为5%~15%。

也就是说平均每7~2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得阅读障碍。

可惜,人们对此知之甚少。

校校妈妈得知儿子有阅读障碍后,反而很冷静。

至少找到原因了,不再迷茫崩溃。

然而阅读障碍的“后遗症”,比阅读障碍本身更令人痛苦。

02

阅读障碍,外人不知道也很难理解。

就是父母,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事实:我儿子就是有问题。

校校因为学习不好,被同学叫垃圾、竖中指。

但他从不告状。

像个大人一样,什么默默承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来自北京的小男孩群晓,也有阅读障碍。

一年级时,班主任发现怎么教都会忘。

哪怕是“大”“天”“人”,这样简单的字,重复多少遍都写不会。

即便是照抄字帖,也会抄错。

该出头的不出头,不该出头的出头。

对他来说,记一个字比登天还难。

更可怕的是,好不容易理解了一个字,不到十分钟就会忘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他又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高的孩子。

就是那种不用家长“鸡娃”,自己就非常刻苦努力。

3遍5遍学不会,那就学10遍30遍。

但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

到二年级时,因为成绩差一直被同学嘲笑。

甚至有孩子当着家长面,都欺负他。

可他说不过别人。

饱受欺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群晓说:“我都不愿意回忆那段往事,只不过是个模糊的阴影。”

说这话时,群晓眼擦了擦眼泪。

把头埋进了毛毯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幼小心灵受到的最大伤害,不是来自阅读障碍,而是来自同学。

这是孩子无法承受之重。

但这又是普遍现象。

廊坊的小女孩若汐,经历了更严重的伤害。

她只有六岁多。

有一次,语文考试分数极低。这彻底惹怒了老师。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吼她:“不想学就别学!直接开除你得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威胁把孩子吓坏了。

回到家就发高烧,默默流眼泪。

再也不敢去上学。

若汐妈妈跟老师解释也没用。

老师反而觉得不但孩子有问题,你家长也有问题。

“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学会,你学不会?”

这是老师的质问。

是家长的困惑。

也是阅读障碍孩子的疑问。

其实,若汐学习非常努力,但就是记不住。

她姐姐是个学霸,从小拿奖状拿到手软。

轻轻松松就考上名校衡水中学。

她说自己一点也不努力,若汐比她努力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不过这就是事实。

阅读障碍的孩子,无一例外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标签又不断得到强化。

随着年级升高,不仅是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题目也需要有阅读能力,才能做出解答。

但阅读障碍者连题目都读不懂,当然也考不好。

反复的挫败,将导致最严重的后果:自信心丧失。

03

阅读障碍的影响,漫长而深远。

校校妈妈知道,让儿子成绩逆袭是不可能的。

但还是要求儿子要努力学习,至少习惯和态度不能含糊。

原本校校也努力配合。

但长期的挫败,让他开始讨厌没有结果的付出。

严重抵触读书和写字。

反正每天作业都做不完,还不如趁做作业多玩会儿。

了无遗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总爱跟母亲唱反调,并以此为乐。

母亲喊他收拾书包。

他说:“包子?我不吃包子。”

每次看到母亲无奈的眼神,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好在校校很乐观。

不管好事坏事,睡一觉就会忘。

对未来也满怀期待。

“上帝在你的脑子里关了一扇门,那肯定会给你开一扇窗。”

“所以我长大以后肯定有一项特长,只是我现在不知道而已。”

校校妈妈也听从老师建议,温柔而坚定地辅导儿子。

尽力不发脾气,坚定耐心。

还积极组织同学家长活动,帮助儿子融入群体。

让他们了解阅读障碍。

此外,校校妈妈也努力看见儿子的闪光点。

比如儿子的反抗精神,在成年后会帮助他活成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儿子抗压能力强,在学校受欺负也不爱告状。

比如儿子意志坚定,从一年级开始每年独自参加军事训练营。

小小身躯背着大包小包,翻山越岭。

再累也没有退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努力也学不会,他们也很委屈。

作为父母,就是保护好孩子不被分数伤害。

为了让群晓摆脱阴影,父母给他换了学校,改了名字。

新学校不以分数为唯一评判标准。

唯一的缺点是远在山西。

为了孩子,群晓母亲辞去北京的工作。

专职陪孩子读书。

群晓依然非常努力。

同学谈笑,他在做作业。

上吉他课间隙,他也抓紧看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尽管分数摆在那儿,老师和父母都说很好,但他还是为不如第一名而哭泣。

总是低垂着头,不相信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慢慢地,他不再跟自己较劲。

只要跟过去比,有进步就好。

接受不如别人的事实,也接受自己越来越好的事实。

群晓变得越来越阳光。

经过几年的努力,对于喜欢的书,一天也能看完。

基本实现阅读自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和群晓一样,若汐也转学了。

读写依旧困难,但从来没放弃。

每天早上早起,坚持读写字词。

一遍又一遍地学。

母亲一直在陪伴,一直在鼓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慢慢地,也看到了希望。

一次月考中,语文破天荒及格。

对别人来说,拿不出手的及格成绩,他们盼了整整四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若汐仍然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她说:“反正是煎熬难受,但也得忍着啊。”

期末考试,父母定的目标是70分。

若汐却超常发挥,考了78.5分。尤其是作文,只扣了2分。

对若汐来说,进步很大。

但在班上,仍然拿不到进步奖。

若汐唯一得到的奖,是一个学习软件上打卡得的。

她当宝贝似的挂在床头。

她一直渴望拿一张奖状。

母亲知道这个分数来得太不容易了。

于是特意买了奖状,亲手写上获奖词,盖上红彤彤的公章。

在客厅,郑重地给女儿颁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更可喜的是,若汐不仅成绩进步,整个状态都更自信了。

此前一直学不会的芭蕾动作,在上百次练习后,也终于做好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生有阅读障碍,并不意味着笨。

只是学习起来要比别人慢而已。

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已经把阅读障碍列为特定学习障碍。

并针对阅读障碍学生,考试方式作出调整。

减少阅读障碍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国内的主流教育服务体系,还没有相关制度和措施。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阅读障碍症,最好早发现早干预。

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有阅读障碍症。

其次,孩子一入学,就要留心观察。

如果发现读写非常困难,要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真的是阅读障碍,家长要坚定地保护好孩子。

外界的不理解,肯定存在。

但家长要陪着孩子学习。

帮他们找到擅长的东西,并一点一点找到信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

我特别喜欢若汐说的一句话。

“阅读障碍可能是特点,也可能是缺点。家长可能说是特点,但可能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可能人也不是完美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世界不完美。

每个人都不完美。

这个道理,才四年级的若汐已经懂得。

你看,阅读障碍的孩子一点不笨。

不只是阅读障碍,一切阳光、努力、善良但是成绩不好的孩子,都不笨。

只是,世界没有发现他们的好。

标签: 若汐 北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