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西虹市首富
文 | miki粥
Miki粥说说个最近的倒霉事,让大家开心一下。
这是五一旅行记《有小学生的人家,不配有旅行的自由》续。
一般来说,续都会烂尾,就像今年我衰到欢乐的五一度假之旅。
01
这个事儿的起因怪我自己,节前特别忙,拖到4月末才挤出来时间订酒店。
一查酒店看到价格表,我深深震惊了,平时1000多块的房涨到了7000多。就算我是一个见过36个月年终奖的大厂员工,这也有点太夸张。
就算我已经下了狠心要带娃玩个痛快的,也舍不得订7000多一晚的酒店(普通双床房),最后抠抠搜搜订了一个一天不到2000块的温泉酒店。
因为订了这个便宜的酒店,让我对京郊酒店行业的土味儿发展有了全面认识,奇奇怪怪的知识点也增多了。
比方说,这次的酒店是温泉酒店,名字也叫XX温泉酒店,但住进去以后才发现,订房只管住宿不包温泉…你要想泡温泉,你就要买票。
你觉得自己被坑了感觉不爽,赌气不泡温泉光游泳行不行?
不行啊!因为酒店泳池很巧妙地建在一层温泉片区里,要是不买票,那你就全家呆在房间的浴缸里玩水吧。
温泉泡不成,泳池用不了,又不想在浴缸里耗尽假期,那到酒店周围逛逛行不行?
还是不行!因为酒店片区都是房,房挨着房、房叠房,密密麻麻中间就剩一个小过道,还盼着郊区有个小公园和运动场?你别想。
实话实说,大厅门口倒是有块巴掌大的草坪,上面摆放了一个百十来块的极简版塑料小滑梯,居然还是个收费设施…真正是把宰客精神贯穿始终,贯穿到了家。
酒店大堂也是很体贴家长了,完全不顾金碧辉煌的大厅吊着水晶灯,欧式穹顶上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壁画,走廊里美式桌椅的脸面,大堂摆满了面人摊、泥塑,奥特曼大战孙悟空,白雪公主和美少女战士对对碰,画扇面、加风筝制作,旁边两台AI蛋形机,边缘发出蓝紫色的LED之光…
迪士尼庙会混搭,让原本神秘静谧的豪奢酒店,毫不含糊地浮出一股最炫民族风。
我当时就有一个念头,想退房,但钱交了,且带着俩娃跋山涉水才到了这里,要是直接打道回府,我的假期就得鸡飞狗跳了。
于是,花钱吧!在住宿2000多起步价拉开消费序幕之后,我买了500块的温泉票,600块的海鲜自助餐券(除了芥末小章鱼都没有见着鱼),前后拉拉杂杂4000多完成酒店的项目升级,最终在一个充满澡堂味儿的温泉池子里,结束了这次五一虐心遛娃京郊之旅…
看,这就是消费主义带来的烦恼。
本来五一不宜出门,偏要奢侈一把带娃旅行就想花钱,那只配一个接一个的商家消费陷阱踩下去,最后被消费出刮痧般的肉痛才能算完毕。
02
只要养小孩当爹妈,就难免沦陷在消费主义里。
就比如报班吧。
在线教育的广告铺天盖地,大图配文字,纷纷打出9.9、19.9、29.9、49.9元割肉卖课还送出一个大礼包。里面不仅有课程资源、付费绘本,还送实体教材送纸笔文具。
最厉害的,是公仔手办和书包,文字配一句:活动是真的,包邮送教辅,真得值!
一贯秉持消费主义的中年老母亲,立刻被激活:买!买!买!必须买啊。
她们甚至连什么机构什么课都不会看,只要赠品喜欢就火速下单。四十多块钱买课送书送包,肯定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中年的消费主义,就是一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记。
但等到包裹寄过来,大纸盒里只有铅笔和本,还有小广告,咋没有图片里的书包了呢?咨询客服,就会收到一张广告截图,右下角标着一行芝麻小字:
图片仅供参考,实际随材以到货为准(更早一点连这行小字都没有的)。我不是反对教育广告,只是接受不了这种诈你一下的小花招!(我也为乐高小书包冲动,然后在群里问入坑的老母亲们是不是真送,感觉自己好机智)
因为就算你发现自己中招,作为一个中年消费主义,一把年纪好意思为了几十块钱就找人掐架,撕破了脸面?知道的,说你是想讨个公道,不知道的,还觉得你是不是这点钱都花不起啊?!
后面对消费陷阱,最后大部分人不了了之,拿上当给自己解闷,要怪就怪自己眼神不好,一时冲动想占到小便宜,最后没占到。甚至,家长们还会自觉主动给自己心理疏导:搞教育不容易,已经送书配网课下了血本,还要啥小书包!我觉得人当了爹妈,精神世界都会进行二次发育。
有娃之前你潇洒、你急躁、你任性;有娃之后必须学会随时做精神调节、实现灵魂自洽。
如果消费主义中毒不深(教育规划思路清晰),顶得住销售顾问的夺命连环call,这事儿也就算告一段落了;可如果中毒太深,那从付出49.9那一刻起,你就掉进了机构的营销陷阱:
普通班是一个价,要不要升级名师班?名师教小孩,效果自然是要好;
按学期报班是一个价,要不要按学年报班?课时费便宜三分之一,感觉买到就是赚到;
当然咯,如果你要是一报三年到六年,小孩都在我家上,那课时费会便宜到感人…要不要买?不买你续报就是要多花钱,课程顾问都替你不值那!
还有618、双十一,寒暑假和学期班打包,连母亲节都有优惠,所有的机构遇到你,都是最后一天大酬宾!那感觉,就好像全世界在为你的钱包操心,人间都是情和爱,纷纷争着给你投喂“陷”饼。
于是,从一个子虚乌有的小书包开始,消费逐渐升级到学期班、全年班,三年团购班,单科班、全科班,加AI智能辅助学习班,钱袋逐渐瘪下去…
于是为了省钱花了七八万(消费主义的神逻辑,花大钱就是省钱),还沾沾自喜寻思自己便宜应该占满吧?
好吧,我只能敬你是个家里有矿的真土豪!
03
为什么中年人都这么成熟了,还是躲不过消费主义的陷阱?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钱?不,其实是商家促销玩心理战,话术动人心啊。
还是以报班为例。
首先,机构想要活,续保是关键。所以,一般课程还没结束,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就开始各种活动,积极向家长汇报小孩情况,不论好坏都说不错;
情感铺垫之后就开始抛出“老生专享优惠政策”:课时费享受减免,专享礼包一层又一层,还有机构配送口红…
而且,你专属的VIP优惠时间必须有限,促销过时不候,想买从速。
利用大家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制造稀缺感,用倒计时让大家产生焦虑,减少决策时间,匆忙之中盲目报班。我有一个同事,当年给小孩报英文课,每次都是刚交完费没一个月,就被销售顾问催缴费,让她每天都为报班焦虑,感觉只能不停买课续命。
在这些话术里,最致命的词汇就是“薅羊毛”。
其次,消费主义经常会钻教育焦虑的空子。
我有个朋友,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听夸,只要一听见大马路上有人跟她说,小孩太聪明了应该学思维,小孩太有运动天赋要启蒙足球,她就会疯狂花钱各种报班买课。
报得班太多都过期了也没上完,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养的不是一个天才。
但是心态变了消费主义没完呀,现在只要一听到学了XX你就才能赶上别人家的娃,她就又开始松动有花钱买课程包的冲动。
她还给我盘算啊,你现在买一个课程包36000,如果上三年课,那么平摊到每个月也就是33块,赶不上一杯星巴克,如果按天计算,那就相当于白送。
我说,你的数学才能确实牛逼,这样的账都算得那么清晰。那你再算算吧,自己买完这个课程包,需要吃几个月咸菜?
课程包层出不穷,我见过最厉害的妈妈,关注一个公众号就买一套课,一口气囤了27个在线课包。她问我,为什么总觉得娃的时间不够用?
我觉得这是因为她少买了一个课,那就是“家长如何管理好自己过度的消费欲望,才能给小孩留条活路。”
很多家长原本不是消费主义,后来变成消费主义,全因为这样一句话:
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这导致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赚到一个不输别家的小孩——能读得了思维能搞的定英文,从小就出口成章,琴棋书画才华横溢。
但是,钱是花了,结局未必尽如人意。不信你就参考我悲催的五一假期吧,最后搞到一身疲惫回到家,才明白做家长的幸福真谛:
过节不要出门,不要随便信仰什么消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