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清华大学2021年转专业结果的消息在网上火了!计科等热门专业毫无疑问申请人数排在榜首,而社科实验班成为黑马,其他20多个专业无人问津……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转专业这件大事,对本科生的意义非凡。
而最近,一则清华大学2021年转专业结果在网上火了。
讲真,一眼扫过去,两极分化的感觉着实有点强烈了。
△数据来源:知乎@孙恒
20多个专业,无人问津
相对的,报名排名前五专业的人数,加起来约等于申请转专业人数的一半了!
这种结果之下,便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有网友将此归结为社会问题,说直接一点,就是工资比较低。
但也有网友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发现:
没人想转入的专业,很多都是我国当前的产业短板,想想还挺可惜。
“社会科学”成黑马,“生化环材”遇冷门
下面从多角度看一下本次转专业的报名情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科学实验班,计划招收21人,报名却达到38人,超出计划80%。
微博网友“北京塞冬”介绍,该专业包含经济、国际政治、社会学、心理学几个方向:
据说内部不限制,修满哪个专业就发哪个的文凭。
这是社会科学实验班成为黑马的可能原因。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专业是大热门,报名人数都超出计划30%以上。
报满或超出报名计划的热门专业还有:经济与金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物理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法学和人文科学实验班,报名率在50%-100%之间。
其他招收人数在15人以上,报名却遇冷的有: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理基础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化材方向)。报名率都不足50%。
计划招收小于10人,报名人数相对较高的专业有: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方向、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历史学以及汉语言文学。
比较惨的是能源相关5个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5个方向、车辆工程两个方向,均0人报名。
计算机相关也不是都火爆,交叉信息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就只有1人报名。不过也有网友分析认为,是叉院专业难度较高的缘故。
网友:一切为了吃饭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转专业呢?
网友们的回复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解答。
在最高赞的评论下,我们看到了非常熟悉的字眼:内卷化、丛林化、功利化。
正如网友所说的,生存才是第一位。
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不去考虑结婚生子、买房养娃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经济压力空前巨大。
这也让大家对学生们的“弃坑”行为,非常理解。
评论区中就有过来人表示:是现在的学生变“聪明”了。
十几年前大家都还不懂得转专业。
此外,有人对这种择业矛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是因为许多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然有人跳出了“天坑”,也就意味着热门专业将会更加的卷。
对于那些从理科转来学金融的,本专业人士只能表示瑟瑟发抖。
而对于不能转专业的强基计划学生,网友认为这对其中的文科生真的太不友好了。
“强基计划不让转专业不是限制,而是提示”
在不少网友评论中,还谈到了2020年开始实行的强基计划的影响。
比如,去年清华总体提交转专业申请的有579人,基本与2019年持平,而今年下降到了约370人。
事实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
受限于就业前景、学科难度的因素,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储备存在“不够强”的问题。
强基计划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也因此应运而生。
强基计划,全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在2020年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并且重点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以清华大学为例,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生。
根据人民网报道,清华大学未央书院院长梁曦东认为,强基计划实际上是以“强学生之基、强学科和学校之基、强国家之基”为根本任务。
清华的强基计划书院总体来说是围绕人才培养为重要目标,满足国家培养一批有志于基础学科,并且有志于未来服务国家关键领域的人才。
强基书院不让转专业。对于这一点,我不想把它看作为报考入学之后的一个限制,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报考志愿之前的提示。我们的相关政策其实提示得很清楚:在大学四年里不换方向。其实这也是希望大家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那么,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最新专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