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那种晚上不好好睡觉的宝宝,很多妈妈就在想啊,是不是让孩子白天少睡一会儿,多玩一会儿,晚上就会睡的更好。毕竟嘛,宝宝和成人应该一样,白天玩累了晚上不就睡的更踏实。
Tina相信有很多妈妈都会这么认为,但对于小婴儿来说真的不是这样。这个方法可能对成人挺有效的,但是对于小婴儿不仅不能促进孩子夜晚的睡眠,还会导致孩子晚上反而睡的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越小的孩子他的体内仍然保留着祖先留下的原始睡眠规律。这个规律简单讲就是“越困越睡不着规律。”
对于原始人类祖先来说,过度疲劳体内就会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帮助原始人类对抗疲劳。这样就能够保证原始祖先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仍然还能完成逃跑和打猎。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所以这种刺激性化学物质的产生让人类能够对抗疲劳,这样的状态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更适合人类存活下来。
所以到今天,我们的人类小宝宝仍然保持了这一个特性,特别是新生儿。当小宝宝的身体过度疲劳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会自然而然让身体完成抵抗疲劳。这种化学物质放在宝宝身上,就会让过度疲劳的宝宝显得很兴奋,显得不容易入睡,或者是入睡后容易醒来。
所以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见到这样的场景:宝宝白天玩了一天几乎都没有睡,到晚上9点时边吃奶就会边睡着。但是当我们把宝宝放在床上的时候,宝宝最多只能睡10来分钟,10几分钟后宝宝又会醒来,但是一旦醒来就开始变身“折磨人的小魔兽”,不停的哭闹,吃一会,睡一会,哭闹一阵子;继续吃一会,睡一会,哭闹一会儿。甚至宝宝的这种状态有时能够持续2个小时左右。
那您现在了解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了吗?
那宝宝正确的睡眠应该怎么做呢?别的不说,Tina首先建议的就是一定要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尊重并培养他的昼夜节律规律。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没有昼夜节律的。昼夜节律是需要通过出生后的太阳光光线去调节的。当晨起的第一缕阳光通过我们的头颅透明的部分进入我们的体内,那么在太阳光的影响下,我们的体内感知到了这样的光线,体内就开始分泌了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我们的身体开始慢慢的唤醒,慢慢的进入到了工作的状态。而在白天,随着太阳光线逐渐的变暗,随着太阳慢慢落山,我们体内的褪黑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了,那甲状腺激素开始下降。在上升的褪黑素的水平的影响下,我们的身体慢慢的进入了睡眠的模式,迎接夜晚睡眠的到来,这就是最简单的昼夜节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古人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